前往
大廳
主題

ŠP-II-b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 2020-11-05 19:29:43 | 巴幣 16 | 人氣 452

  ČKD公司在P-II-b與Škoda的Š-II-b競爭失敗之後,雙方同意以ŠP-II-b作為步兵坦克的聯合項目,於1936年7月30日達成協議,捷克國防部並沒有對這件事提出反對,雙方都相當的樂觀看到這件事,並在協調後希望能在1937年5月完成,測試後在兩個月內開始生產。但由於兩個公司之間對於規格有頻繁分歧以及對尺寸上的變化,軍方很快就主動接管這個計畫。

  陸軍要求一輛有13公噸、四面裝甲均有25mm厚、主砲採用37mm的加農砲。經過一些結果相當糟糕的測試之後,鑑於T-III和Š-III的經驗,軍方認為坦克必須要重達16公噸、安裝32mm的裝甲以及47mm的Škoda加農炮。這已經超過輕型步兵坦克的分類(分類上II-b是輕型步兵坦克的名稱,而中型坦克則是III)。

  根據兩個公司的協議,Škoda將負責武器裝備以及砲塔、底盤、氣壓懸吊總成。ČKD負責潤滑油箱、引擎、變速箱以及該車的電系。由Škoda負責組裝以及測試,生產零件將由兩間公司各負責一半。

  原型車在1937年年底開始測試,1938年3月5日交由軍方測試,3月24日測試結束後,表現出得相當糟糕的性能,他無法連續移動700km,因為他經常故障,懸吊以及引擎的問題最多,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皮爾森(Plzeň)的工廠維修。已經讓捷克軍方以及兩間公司都失去興趣,只能透過拒絕付款來迫使兩間公司進行維修。最後這輛原型車被送到維斯科夫(Vyškově)的第二PÚV(軍事訓練中心),用於坦克突擊訓練學校的教學器材。

  德軍佔領之後,他在當地被沒收,當時已經被拆除了大部分的設備、砲塔的前裝甲版。德軍將他移至庫莫斯多夫(Kummensdorfu)試驗場一起與其他裝備進行測試。最終捷克戰前唯一一次的兩間公司嘗試合作案結束了,捷克軍方為此支付了將近一百萬捷克克朗。

  當兩間公司簽屬合作協議不久,便開始進行另一個單獨的案子,如ČKD的V-8-H、Škoda的Š-II-c,這兩輛坦克上都看的到ŠP-II-b的設計,並一同參與了1938年的軍事競賽,但Š-II-c(這輛原型車後來改名成為T-21後,成為匈牙利40M土藍Turan坦克的基礎)與ŠP-II-b都失敗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算是完成品。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