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中國不需要“匠人精神”!中國有庖丁精神。

—— | 2018-12-25 11:50:27 | 巴幣 6 | 人氣 259

(一)
這幾天偶然讀到幾篇《匠人精神》的讀後感,話題感十足,閱讀量不賴。加之前段時間流行的《深夜食堂》,還有更早之前某大領導講話提倡匠人精神,這匠人精神可謂風頭正盛啊。
中國版的《深夜食堂》用黃磊一臉的奸商相和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來詮釋工匠精神倒也頗有新意了。

小時候看日本動畫片《一休》,裏面出現的“匠人”這一稱謂,是帶有貶義的。日本等級觀念尤其嚴重,匠人這類“賤人”何來“精神”可言?這都是後來的行銷包裝罷了。

日本侵華帶回不少金銀財寶,二戰後的經濟復蘇有了這些做資本,很快完成了工業化大生產。本可以成為匠人的人成為了產業工人,本可以用心於手工藝製作的人淪為了大型機械的附庸。人的異化包含了精神的缺失,所以,社會需要給行屍走肉注入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匠人精神”。
工業化大生產也在食品行業蔓延。《美味大挑戰》這樣的漫畫就是針對食品工業標準化、機械化、規範化所製造出來的飲食垃圾,在具體敘事中弘揚手工藝中的飲食文化。

不論社會怎樣,味道這類留存於大腦最中心部位的記憶不會因環境而改變。所以,總會有人懷念那些被食品工業浪潮淹沒的美味。

在經濟上,有需求就有市場。在文化上,有摧毀就有捍衛。

因此,工匠精神復蘇了。它站立在工業化洪流的衝擊中,如同清晨的身理反應一般突出。
但是,同時,當工匠精神被資本講述時,它便不再屬於那群塑造出它的匠人們了!資本只會用工匠精神來向喜歡工匠精神這個調調的人推銷貼著工匠精神標籤的產品。真正傳承這種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人本來就生活在資本的敘事世界之外!

所以,如《匠人精神》的作者那樣的資本家在日本文化中並沒有資格去對“匠人精神”做出敘事。而《匠人精神》所講述的匠人精神,只不過是資本家心中對能提供最大剩餘價值的勞動力的意淫式幻想罷了。難道有些人就那麼喜歡活在日本資本家的意淫裏?

因此,日本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本來就是文化垃圾。中國不需要文化垃圾,因為當代中國已經有太多製造文化垃圾的人。


(二)
在日本文化中,日本匠人精神的意義何在?

日本文化在特定的層面,確實是洋蔥文化。它沒有自己固有的文化內核,都是一堆外來文化形態的堆砌。

但這個說法在文化學來看並不正確。特定歷史時空中的文化並不會被具體事件一層層扒皮,去找那個內核。而特定扒皮的方法可以證明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文化都是洋蔥文化。所以,洋蔥文化並沒有太大學術價值。

泊來文化形態內化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品格,需要一套特定的機制,而具體的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行為是這套機制的根本。工匠精神就是泊來文化內化為日本民族精神的生活基礎之一。

沒有工匠的手工藝,就沒有工匠精神。日本從中國學去各種手藝,如果沒有工匠群體,這些文化都等於白學了。如果要工匠群體傳承這些文化,前提就是一種專注、精研、關注細節的工作態度。

中國不需要通過手工藝人的勞動來保留一種外來文化。所以中國不需要工匠精神。


(三)
中國古代的工匠有怎樣的精神呢?

首先,支持手工藝的理論體系合乎陰陽五行,合乎大道。

例如《北山酒經》就有這樣一則材料:
然則伯倫之頌德,樂天之論功,蓋未必有以形容之。夫其道深遠,非冥按不足以發其義;其術精微,非三昧不足以善其事。

日本人也說什麼XX道雖小技,可堪大道。但是日本文化的“道”在哪里呢?日本匠人精神從哪里去契合那個道呢?

中國古代文化的道在老莊那兒,在稷下黃老那兒,在易傳那兒,玄學理學各有其“道”的淵源。

日本有嗎?日本沒有。所以日本工匠精神的終極目標就吹的。

但是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也不是推的。

所以,中國不需要講日本文化中的匠人精神,中國有自己的匠人精神。

然而,中國的匠人精神準確來說,不該叫“匠人精神”。

匠在中國,就是以木工代表百工。百工是墨家,墨家都絕跡了。

中國哪兒來的匠人精神可言?
那些講匠人精神的文本,都是來自那些文人官吏,這些人並沒有親身體會工匠工作的過程,所以這些人對工匠與道的關係的闡釋都是隔岸觀火、牽強附會。

工匠勞動形式的關鍵,在於手工藝,手工藝是以人的認知能力的提升為基礎,這個基礎通過人對勞動工具的運用來完成。

運用勞動工具的目的是勞動生產,而勞動對象本身就包含可以被人力改變的內在因素。

這個過程,就是庖丁講的“以無厚入有間”。

為什麼我說中國有庖丁精神,所以不需要日本的匠人精神?
因為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所以庖丁不是為了技術和手藝而專研技術和手藝,這與匠人提倡以技術入道是相反的方向。

庖丁解牛的道,是養生養性的道,是緣督以為經的道,所以通過道,可以改變人的整個的生存狀態。

但是,並不是說庖丁一來就嚷嚷著自己要悟道。道不是要來的。

庖丁解牛有個過程,有勤苦用心的專研,才能自然而然的體證大道。如果沒有技術的媒介和依託,道體何以彰顯?

這就是中國的庖丁精神。

提倡庖丁精神,是讓被資本扭曲得無道的社會重新有道可言。

庖丁在古代社會就是賤民,沒什麼社會地位。

在當今中國,一些私企產業工人和像貧道這樣的廚子也毫無社會地位可言。

但是,只有這些在體力勞動中的人,才能傳承庖丁精神。

只有這些人,才能真正體證道。他們中的許多人把自己的勞動當作修行。

這些生活並不寬裕的人,最該被尊敬!

那麼,中國有庖丁,也有庖丁精神,庖丁精神詮釋著道,中國憑什麼去弘揚日本人那兒的工匠精神?

就憑資本家需要工人像機器一樣勞動,而不希望工人有求道的技藝!


(四)
西方國家有對手藝的尊重,但沒有所謂的什麼工匠精神。

以前跟去年世界排名第一的餐廳主廚Masimo學習。

Masimo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坐在池塘邊,不停地向水中扔石子。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一直不停地扔。

他說,他想看到石子激起方形的水波。

別人對他說,水波都是圓圈,沒有方形。

Masimo說,他相信終有一天,這個小男孩可以擲出方形的水波。

因為他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切夢想只要堅持不懈,都有可能實現。

於是,他說,廚師就應該像這個小孩,相信自己對料理的夢想終會實現,並能為之不懈努力。

這是工匠精神嗎?不是。

因為這碗雞湯是要說明夢想,說明廚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如果那個小孩想不到方形的水波,他又哪兒來的這個夢想去堅持呢?

但是夢想可能實現,其實就是在說夢想也可能不會實現。不論實現與否,夢想還是要有。

實現夢想的過程自然會帶來收穫,即使這個夢想無法實現。

故而在廚藝就是這樣,廚師不知道自己的技藝究竟可以達到各種程度,但是沒有目標和夢想也就沒有前進的可能。

對比這些西方手藝人的思想,工匠精神其實沒有夢想。

因為工匠生活勞動的基礎就是循規蹈矩,在這種勞動中孕育的夢想也就是按部就班,是追名逐利。

而西方手藝人的夢想更多了些天馬行空的藝術想像。

西方也沒有工匠精神,西方的手藝的精神,是夢想。


(五)
庖丁精神和西方手藝人的思想的共通之處何在?

二者共通之處,恰恰匠人精神裏沒有!

這就是:as above, as below.

這句話是煉金術的名言。

有過正規宗教學教育背景的人都知道,大多修行者也知道,只是表述方法各有差別。

這句話說明瞭這樣的世界觀:
世界的各個層面,從高到低,都是以同樣的規則來構建。

這就是庖丁解牛得以證道的原因。這也是煉金術得以實現的理論基礎。

這也是庖丁精神的意義所在。

任何手藝,任何勞作,本就是修行。

修行是修自己的行,也是修自己的心,更是讓自己的行為和技術的存在去體現和詮釋道的內涵。

這樣,勞動中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被視為從屬於技術或機器的工匠!

中国不需要“匠人精神”!中国有庖丁精神-簡書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