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の形」觀後感】
今日已刷完声の形,劇情有些不合事實,
我和我的聾人朋友才不會這麼白癡的面對面還用簡訊交流咧!
我們出去都用手機或是紙筆交流(在下還沒學會手語),
對於主角願意悔過般的去學手語感到很厲害啊。
其次,這個女主還處於聽得到的情況,
她不算真正聽不到的聾人,卻仍然遭受霸凌,
讓我不解日本人是多沒耐性(白眼)
或許還可以說很自私?
當然在台灣女主的分級應該算快到重度的等級,
但這種情況還是選擇一般體制就讀,
只能說跟家長和個人意願有關,
部分家長不管怎樣都不會放棄孩子能進入一般體制,
多用「聽」的方式去感受更多放棄就感受不到的世界。
原諒我有點激動,我在看的時候一直想到現實認識的朋友,
所以很難過,非常難過。
對於題材消費了一個族群感到難過,
雖然取名點出聲音,但整部作品實際上就是在講霸凌的故事。
女主角的性格也非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非常退縮的狀況也跟現實友人很相近,讓我看得更難過了。
雖然台灣體制下很少人真的會去排斥聾人,
因為聾不代表智商不足,所以常人還是會接納,甚至主動協助的。
但年紀小的孩子我就不清楚他們是否也有這樣的同理心,
小時候我也有認識補習班帶著助聽器的男孩子,
感覺也是很能融入大家,也沒有發展成故事裡這麼嚴重的霸凌事件。
或許跟植野說的一樣,女主打一開始就沒認真想要了解其他人,
所以她耐心用盡就決定這麼做了。
咳,不論對哪個群體的人們來說,真誠待人仍是非常重要的事。
當我看到主角去女角家那邊整個超難過,
曾經非常張揚的一個人變成那副畏畏縮縮的姿態,
就連解救人腳踏車還是用「借」的,而不是直接上去先揍再說。
看到女角在醫院被植野打那幕,不就跟霸凌那邊的橋段一樣嗎?
留下的人會被責怪,離開的人逃離苦難,這幕很諷刺啊。
我不是很喜歡植野,但植野願意去學手語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了,
裡面角色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川井,這女的完全是個活生生血淋淋的聖人婊。
甚麼是聖人婊?就是偽善的婊子。
滿口指責對方先發制人,做出一堆自我滿足的戲碼混淆視聽,
我看著都想搧她幾巴掌,不巧的是我周遭也有聖人婊,
這種婊妹我看多了,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著非常自私阿。
不過只要是個人都很難不自私,
女主的自殺是一種自私,男主自顧自回來找女主的行為也是,
植野執意要照顧男主以及讓男主去見發小的行為也是,
自說自話就想當男主朋友的那個同學也根本沒有資格在橋上說那種指責的話。
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幕就是在橋上男主鮮血淋漓的揭穿這些人的假面,多讓人快意阿!
日本人該是多麼難以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畢竟是這樣心高氣傲的民族。
其實我滿喜歡這部演到男主去找回以前的人,主動嘗試解開「結」這樣的行為,
這麼做不只是希望放下過去,更多是期望自己能放過自己。
也像電影裡說的那樣這些事大家只要活著或多或少都會經歷,
人或多或少都做過這樣的事,或看過別人做過而沒幫助,
就反霸凌來說這部完全就是教育部會推廣的電影xD
但就聾人看了會不會認同,我不敢保證,
我就完全不想推這部作品給聾人朋友看,
不僅只是太多鏡頭仍以聽人觀眾為主(‘ - A - ’)
更多是,我感受到了聾人群體被「消費」的感覺。
中間段忘記哪個鏡頭超想哭幹,
一定是早上被吸血鬼僕人第10話虐到哭才這麼感情豐富。
後段爬牆的劇情我也整個超緊張,這裡的鏡頭真的超棒的!
這部真的有很多很棒的鏡頭,
我還想順道稱讚一下,
數位相機會選用Nikon的人真的是最專業的攝影師!
綜合整體來說我覺得改編的還不錯,
我是看完原著短篇、改成長篇漫畫的部分的人,
對於改成這樣已經給很高的評價了,
歡樂的橋段和哀傷的比重都抓得很好,
就是部分劇情橋段的節奏沒有控制好,
整體品質很高,劇情因為有原作也不好說甚麼,
為了變成長篇也是為了合理化劇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元素,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戀愛這個元素完全可以不用加進去。
(但你我都懂不加就很難賣座X 市場的現實r

)
【「攻殼機動隊」觀後感】
我覺得就還原度來說,攻殼不讓我失望,
但就劇情來說,著重在復仇讓我很失望。
不過我很喜歡收尾切回主題的感覺。
篇幅有限的情況,
要讓一般未接觸過攻殼的大眾理解這個世界,
那這部電影還是成功的。
在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很攻殼,
原本還不知道為什麼有那種強烈的熟悉感,
查了一下影評才知道為啥,
因為分鏡很多都是照原作走的阿/////
難怪覺得很還原xD
一直以來系列作都該是這樣史詩般合成與電子的配樂,
只是這首在片中登場的時間太少,我很難過阿
劇本感覺真的滿單薄的,國外評分只能得到微微過半的評價也不意外,
但感覺得出製作團隊的用心考據,所以我輕易滿足了X
基本上能改成真人版我已經很滿足了,太苛刻的影評不是很想給,
例如選角應該選亞洲面孔之類的,
但就移植大腦換長相也沒差吧~(這是攻殼迷說得出口的話嗎xDDD)
因為我很喜歡史嘉蕾,所以只好委屈其他攻殼迷了(喂w)
查了個wiki連日本影迷都對選角沒甚麼意見,
各位就別糾結選角了,至少武打場面是實在演出的就好XD
另外我對攻殼車的長相有點不滿,
常常出現的可愛小攻殼車呢
顯然電影著重在少佐身上,
但我認為這部電影改得不好,它完全抹煞可以出系列的可能,
如果有企圖它是完全可以走系列的,
慢慢演繹劇情,就不會令影迷覺得這劇本單薄又走原作過場的形式了。
我就場景、人物還原度都還滿推薦攻殼迷去看的,
但狂熱級的影迷看了還是會失望啦
一開始消息出來很多人在戰的:
「哪次國外改編真人版成功過的?」這句話,
我也很想說說我對於真人版讓國外拍的看法。
我不覺得這部給日本人拍會比較好,
首先日本沒辦法拍出非常震撼的槍戰或武打場面,這是民族性的問題,
且日本式的熱血也很難讓作品全球化。
再者,我沒辦法信任日本有那個經費拍出這種質感的作品,
或許我用看「死亡筆記本」兩部電影版的感想去想像這結果很不應該,
但前例就是存在著,日本式真人版電影的熱血橋段總是很難讓我真的熱血起來,
這個民族太愛美了,很難讓醜陋的畫面曝曬在觀眾面前,
例如震撼的鮮血、實在的武打與槍戰、令人提心吊膽戰慄的運鏡方式。
若是到時真能拍攝了,也一定會變成占著茅坑不拉屎那樣的感覺,
也就是得到授權又沒有足夠經費和能耐拍出能行銷全球的好作品,
這會是多麼讓人哀傷的事我根本不敢想像

希望有許多不是攻殼迷的人能因為這部電影回去追攻殼的原作,
推給喜歡科幻機甲生化作品的人。
這部的設定即使到現在都還是非常前衛的呢!
那動畫出現的科技感的都市神還原於眼前時我整個感動得都快哭了,
滿足我沒看見少佐招牌服裝的失望xD
這裡是連看兩部電影,夥伴依然是兄や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