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放款到中國錯在哪裡?by 代糖俠

—— | 2014-10-14 16:34:45 | 巴幣 0 | 人氣 213

最近因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國內陷入本土金融風暴,使得多筆台灣本土行庫對中國企業放款出現繳息不正常、甚至像索力鞋業因無力還本,基本上已經被多間行庫提列為呆帳。但,放款對象出現還款不正常、呆帳,就代表這些銀行『有鬼』,亦或是政府主管機關『放任不管』嗎?當然不是。
.
一筆筆放款行為的基礎,其實就是銀行『把錢租給借款人』。因為這些人在比較近期需要錢、而銀行不需要用錢,所以就把錢借給他們、收取跟租借期間相應的租金(也就是租越長租金越高,但通常會打折,租金單價下降),就好似租車一樣。問題是把錢租給別人,就好像把車租給別人一樣,有可能發生財物毀損的情況-車子可能輕則擦撞、重則全毀,而把錢租給別人有可能輕則利息遲繳、重則捲款逃跑。
.
銀行的放款部門的工作,就是應該要正確評估這個借款人的『信用』,收取更貴的租金,好確保自己潛在的損失可能被彌補。舉例來說,若是我們把一百萬元錢的平均租給100個收入跟生活型態都類似的人一年,根據過往經驗,可能有5個人會賴帳不還。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預期到可能只會收回95萬元-會有損失。
.
但銀行就是靠把錢出租來賺錢的,就好像租車行靠把車租出去賺錢一樣,難道可以因為預期車子有可能碰損就不作生意嗎?我們要做的就是針對這100個條件都一樣的人,額外加收利息-既然有可能損失5萬塊本金,那就讓這100個人平均分攤那5萬塊、也就是每個人除了原本的利息(也就是,錢的租金)外,這一年的『租金』要加收500元利息。如果賴帳不還的比例越高,分攤的額外租金也就會越高,計算、評估該加收多少租金,就是銀行的工作,以及銀行放款負責人要負擔的『責任』。
.
至於擔保放款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借款人覺得加收的租金可能太重,不如把他手上能變現、但還不能變現的東西(通常是廠房)作為抵押品,讓銀行可以在借款人還不出錢的時候把抵押品賣了彌補損失;因此,作為交換,通常有擔保的放款,利息會比較低。通常產業情勢不好的時候銀行放款就會比較保守,比較傾向要求擔保品-以台灣來說,目前較為保守,對企業的無擔保放款約是25%,在景氣較好的時代則接近40%。
.
那麼,我國銀行對中國企業的無擔保品放款比率72%,光憑這個數字跟我國本土的數字25%比較,就可以說明銀行低估對中國企業的風險、沒有盡應盡的責任要求擔保品嗎?答案是:完全不行。
.
因為我國銀行對中國企業的放款目標可能完全不同-在中國這樣發展中國家,無擔保放款的利息收益可以非常驚人,只要按照前面所述,銀行可以仔細評估該加收的『租金』的話,是可以賺到非常多錢的;另一方面,我國銀行對我國企業的放款(中長期借款約16兆),是針對整個台灣需要借錢的廠商,但我國銀行對中國企業的放款額度相當低(不到2000億),涵蓋的產業與借款人性質不會像對台灣放款時那麼全面,很可能多半是放款給新興企業,目的是靠收高利息來彌補高壞帳率的高風險放款方針。
.
那麼,我們可以說金衛的股價腰斬,所以這筆30億美金的放款也就等於壞帳壞了一半嗎?當然是絕對不行,這種說法是極度的無知以及對金融專業的不尊重。
.
以早期的Merton這位學者提出的模型來說,確實股價會影響壞帳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我們可以想像債權就像一個選擇權的買權,有權力在合約到期的時候,要求對方把資產變現還你錢。一間公司的價值若是會充分反映在股價上,那麼他股價低的時候自然就代表公司價值低、也就是說把公司的一部份賣掉能換的錢比較少,那麼合約到期的時候,這間公司要把資產變現還錢的能力就會比較弱。通過一連串複雜的算式,就可以估計出這個公司在給定的借款契約條件下,還不出錢的機率。
.
是的,在信用風險的模型裡,股價確實有可能影響倒帳機率,但絕對不是『目前股價腰斬,等於變相損失最少15億NT』這種莫名奇妙、毫無根據的說法。財務金融是一門牽扯相當多經濟學與數學專門知識的學門,並且這些複雜的方法已經被應用在針對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上。這些莫名奇妙的說法抓著幾個根本不能說明什麼的末端數字就要說台灣的銀行對中國放款『充滿危險』是『掏空台灣』、官員『不負責任』,實在是踐踏專業到瞧不起人的程度了。
.
銀行(其實不只台灣,世界皆然)對中國放款的信用風險問題是一個大課題,由於中國的金融監管機關普遍有行賄、靠關係就可以橋事情的『中國特色』,加上各種會計監理的實務問題,導致評估信用風險的基礎資訊-財務報表有可能扭曲不實,擔保品的價值也往往無法正確評估,需要用別的方法保障銀行,比如說金衛就是採用內保外貸的方式來保障信用風險(附註二)。這種因為不相信中國境內企業的擔保品價值、而請境外子公司擔保的情況,甚至也是對中國企業放款無擔保比例高的成因之一。
.
總而言之,中國企業的信用風險是一個巨大的課題-事實上,只要是要對企業放款,這些課題通通都是存在的。信用風險評估報告失準,甚至已經是炒冷飯等級的老議題了,而這些行庫也絕對不是無知到不懂這些道理。若想要徹查這些放款有沒有問題,金管會跟央行的監理工作早就已經有一套流程,銀行要放款中間必須準備層層書面資料備查,要查的是這些放款評估程序中有沒有人謀不臧的情形,而不是抓著末端的數字就開始說故事。
.
.
.
.
附註一:三篇廢文如下
附註一:三篇廢文如下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3209854.A.FC0.html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2454130.A.7ED.html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2012823.A.3C4.html
附註二:
內保外貸的說明
http://www.rusrule.com/2014/09/blog-post_24.html
合庫的公開說明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16224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