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劇場版規格作出充滿張力的機戰,如果你的心中已經認為日本科幻魂已死,請一定要給本作一個機會,此部絕對可以成為日本史上 3D 動畫的里程碑,看完之後甚至會覺得「蘿蔔番就是要用 3D 模組阿!」,更進一步體認到原來精彩的機戰不是只有超級系的鋼彈,主打真實系的本作依舊可以呈現出高潮迭起的戰鬥。
動畫中的多騎掌位也是本作一大看點
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全 3D 模組化的優勢:運鏡
浩瀚無垠的宇宙,看著機器人流暢地翱翔其中,要如何拍出飽滿的速度感,就非常考驗導演的運鏡能力了,為何日本近年來會陸續出現以 3DCG 製作的動畫呢?第一是成本,只要物體模組的重複利用率越高,成本便會大幅降低;第二則是運鏡,為何美國大場面的戰爭電影會看起來這麼有 power?撇除特效之外還有鏡頭的改變引導觀眾的注意力,這就是 3D 比 2D 強勢的地方,遠近景切換、慢動作特寫等等效果都很方便。
例如第四話長道單挑奇居子時,先將鏡頭拉近作特寫,攻擊時再將鏡頭拉遠
相信有看過的人應該對這幾幕印象深刻
另外劇中還有使用慢動作特寫,和紅天蛾對戰時很頻繁地被使用,增添不少緊張感
當然本作不免被拿來和前輩《蒼藍鋼鐵戰艦》作比較,兩者在初期的人物模組表情變化不大,動作也僵硬,而去年的《蒼鋼》是日本深夜動畫首次採用全 3D 化的作法,加上艦娘本身是《蒼鋼》的主要賣點之一,人物模組不及 2D 手繪來得有魅力,因此出現不少批評,不過大多是不習慣的關係,後期有明顯的進步,市場也有不錯的迴響。
不過《蒼鋼》的海戰雖然頗受好評,但沒有將 3D 本身的運鏡優勢發揮出來,只有黑科技兵器的特效特別強大,本作則是相反,運鏡之純熟讓人大吃一驚阿,完全把這項優點發揮到極致,這將會給日本動畫界帶來什麼影響呢?
本作和一般的科幻作品不同的是,在 SF 題材中往往少不了「陰謀論」這項要素,而且通常是劇情主線及超展開的手段,例如有神秘的邪惡組織、機關、SERN、共濟會,本作在這方面的劇情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然而劇情重心是奇居子本身的進化,奇居子不僅會吃人,還會複製、模擬人類的型態和記憶,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動畫並沒有對這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討,單純把奇居子無上限的進化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