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家教】天賦與努力

作者:5670│2022-02-26 23:56:41│巴幣:6│人氣:168


來談一個之前就很想寫的主題,這篇文章內容應該會很雜亂。


天賦(或稱資質)到底能不能用努力來補?答案一定是可以的,但多少人做得到?我不確定。

以下就我求學階段的經驗,以及任教時間之所見,來談談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先講我的求學階段好了,認識我的人(或是很早期就有看我小屋發文的人),

我從國小到國中的成績一直都在班級前三名,而高中的成績則在校排的前5%。

但為了避免主題過度擴張而致模糊,今天姑且就將討論範圍限縮至「國中數學」

也就是我目前所教導的科目。

雖然事實講起來可能真的有點靠北,我必須老實說,我的求學階段沒補過習

對於國中階段的我,國中數學真的很簡單,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天賦是高於同齡群體的。

這邊講一下我以前的數學讀書方式(撇除學校作業):

「買一本數學自修與一本純題目本,按照段考時程安排,將份量平均攤至每週,然後寫完。
 在段考前一至三天,把我寫過之所有題目中的錯題看過一遍。」

就這樣,沒了。

這個讀書計畫在我國中三年裡都沒改變過,若以週為單位耗時大概是3至4小時

所以跟我比較熟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國中基本上每天都會玩到電腦(當時很瘋GA),

我也不是一個做作的人,只要有同學問起我的讀書方式,我就會如實回答。

做個小總結,我在國中時期不曾體會過「讀數學的困難」。

這邊順便提一下,當時有固定幾位同學很愛跑來問我問題,我覺得我的表達能力的基礎,

正是在那個時期奠定起來的。


在我任教的這段期間,我先後教導過十一名學生,為了以下表達方便,

在此我姑且將學生的資質(而非成績)分成三個等級:A最優,B次之,C較差。

在這十一名學生中,分布狀況為2A、2B、7C

先講2A的部分,兩名學生原先的成績都落在60邊緣,在我開始教導後的第一次段考,

兩名學生的成績都直接突破9字頭,且從教導的過程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他們的高理解力。

再來是2B的部分,這類學生的理解力與反應力不如A級學生,但也稱得上前段,

只要稍微用點心,理解觀念所需的時間其實並不會輸給A級學生太多,因此成績也進步很快。

最後是7C的部分,這類學生在數學上的理解力確實與前兩類有顯著的差異,

除了在教導上就能有很明顯的感受,再來因為先前基礎不佳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會進而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吸收不順暢,如果沒有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成績要能進步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

以上是單純就資質而論,但學習的過程絕非僅存資質這個變因,故接下來將以努力為主題繼續討論。


由於所見之細節實在太多,若要將其完整地一一寫出來,我今天可能不用睡了QQ。

所以以下內容我會盡力將自己想法中的重點挑揀出來,以保持論述的觀點。

根據我的觀察,我認為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考試成績主要可歸因於三類變因:

天賦」、「努力程度」、「家長態度」,三者有極其緊密之關聯。

(1):A級學生

這兩名學生在天賦上相近,巧的是努力程度上也很接近:幾乎不太念書

兩名學生都和我說過類似的話:「我每個禮拜讀數學的時間其實就只有上你的課的時間而已。」

而兩名學生家長的態度也極其相似(其實所有家長態度都差不多,後文會提到):

採取半放任式的管教方式。

(2):B級學生

天賦相近,努力程度略高於A級學生,這也導致他們的成績能跟上A級學生。

唯一不同的點是:

這兩名學生的家長態度截然不同,其中一名學生的家長在管教上十分盡責。

順帶一提,以我的標準,這位家長是所有十一名家長裡,

在對於學生學習上唯一稱得上盡責的家長。

(3):C級學生,這是我最想講的點

天賦皆不足,但另外兩項變因在他們身上居然很神奇的吻合

這群學生每週的讀數學時間(扣除在校時間)幾乎不超過一小時

且家長態度亦採取超放任管教(稱不上半放任,但又不是完全不管)。

講直白一點,在他們身上,三項變因都是不利的。


以上是我對於三類學生,做的進一步描述,以便我後文的銜接。

在家長態度這塊,我在褓姆論一文中有詳細寫出我個人的看法,在此就不多談。

坦白說,會促使我寫這篇文的動機,源自於幾週前的兩次授課

那兩次授課分別是對一個A級學生與一個C級學生,他們兩人都是今年的會考生。

該名A級學生目前仍維持一週讀不到一小時的讀書方式,但C級學生則開始發憤圖強

除了自己開始認真讀書與我的家教課以外,他媽媽甚至還幫他報名全科補習班。

但在兩次共同模擬考的成績出爐後,A級學生的成績幾乎可以說是輾壓C級學生...


雖說C級學生的讀書方式在我的觀察下有很大的問題,但為了避免討論篇幅過大,

在此先不討論,僅就資質這塊繼續向下延伸。

我一直試圖探求努力與天賦的關係,我深知努力的重要性,也明瞭努力能彌補天賦上的差距。

但不得不說,要一個人強迫投資自己的弱項,其實是有點反人性的。
(這個觀點我有在很久以前寫過的一篇文:功率論中提到)

且若主體是學生,對於心智未成熟的他們來說,那種真正發自內心願意讀書的學生可說是鳳毛麟角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態度若都採取放任式的管教,比拚的似乎就只剩資質了。

而且,即使該名C級學生的讀書時間已是A級學生的好幾倍,仍無法彌平他們之間的差距

遑論其他那些幾乎完全不讀書的C級學生呢

這也是我很注重家長態度的原因,這個年紀的小孩(包括當時的我)根本不了解讀書的重要性,

娛樂需求是人的天性,但既然那些家長不願意管,我的操心大概是有點多餘了?
(這就是我褓姆論中提到的一個論點,不想管卻又花錢請家教?)


講了一大串似乎也沒講出甚麼重點,那我就在最後這段作個結尾吧。

在天賦與努力的天平上,若將範圍限縮至讀數學的學生族群資質完勝無疑

因為影響因素實在太多(家長態度、學生不願自發性讀書...等),綜合考量下,

我不認為在國中階段有多少學生是真的透過努力擊敗天賦型學生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案例確實存在,我承認,但我堅信那是少數。

最後,再次強調,以上所有討論僅針對「讀數學的國中學生」,而非全人類。

不難想像,在那個階段的學生沒有經濟壓力,亦無社會歷練,更沒甚麼機會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場景,

要他們自發性的努力似乎也就有點天方夜譚,不諱言地說,我當初根本不知道讀書要幹嘛

將範圍擴張至全人類,努力擊敗天賦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我非常認同。

但就我教學的這段經歷而言,對於不具備先天優勢的學生們,

要讓他們登上與資質較佳的學生同一高度,或許真的有點太難了。

滿殘酷的,是吧。


大概就這樣,以上全都只是我的個人論點,我想到甚麼就打甚麼,也沒特別整理內容,

我只是將我積累已久的一些心裡話寫出來而已,雖然事實很遺憾,但似乎真的是這樣。

可能有很多地方沒有寫清楚,不過算了,我想到的時候再補吧,哈!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到這裡,如果有任何其他想法,也歡迎與我討論,我會很開心的。


諸位晚安!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3978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8 篇留言

凜喵
我個人把學習的結果會以「天賦、努力、學習方向(法)」三個主要因素,可以用向量來解釋。

結果(投影在領域(如學業)上的長度) = 天賦(縮放係數) * 努力時間(基本向量長度) * cos(學習方法)。

簡單說就是,努力的時間會決定基本向量的長度、天賦能決定努力的縮放程度。而學習的方法會影響效率,如果方向完全不對,最終投影在學業上幾乎不會有甚麼結果。當然,天賦也可能會影響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特性。

台灣的教育,或者說流行的普世價值(我個人認為不限於台灣),容易只聚焦於「努力」。而且把努力定義為「花費越多時間代表你越努力;努力就代表有所成果」。對,確實是有關,但忽略了天賦與方向,而且把「花時間=努力」視為學習的圭臬。這種績效指標不但很不準確,還容易塑造一種「只要要我花時間就等於努力投入,就必定得對我有所回報」的假象。

因為這世界不是一個「花的時間越多成果會越好」的簡單關係,這種價值觀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挫敗,而且得不到正向回饋或成就感。理解並認同天賦的存在,知道個體之間的差異,以及自己可能在天賦上的有所不足(認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例如記憶能力不好、閱讀能力偏弱),會降低受挫的無力感,也能調整自己該改善、學習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同時培養學生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限於「成績表現」的成就感,才有可能放鬆學習的緊繃,也利於調整學生學習的方向,而不是陷入「花大量時間卻錯誤學習」的窘境之中。

最常見的崩潰,就是「我都已經那麼多時間讀了,怎麼還是考那麼差?」。這是因為天賦有所差異、這是因為學習方向越偏,投影下來的長度會越短,甚至沒有。

02-27 11:21

5670
完全認同,已經不能再認同了。

雖然講起來有點不那麼政治正確,但我仍然認為要一個十多歲的學生自己認清讀書的重要性(行為動機)實在有點過於困難,更甭提讓他們找出自己學習的問題並解決。
這聽起來或許很像是家教老師(我)本身在推託教育責任,但我發自內心覺得事實就是這樣。
不論是就我的讀書歷程,抑或是家教經驗觀之(單就國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我至今真的沒看過有一個國中孩子是真正理解讀書的重要性,並不斷試錯、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真的要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況(成績),我覺得強制力(家長)的介入幾乎可以說是必要的了。

可能有人會認為「家長不能管他們一輩子,以後他們還是要靠自己,所以現在就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制」(我手上有幾個C級學生的家長完全就是這樣想的)。
我同意,但理想很美,現實很殘酷,如果這件事(學生自制)本身就是一件幾乎難以實現的事,那透過強制力的介入先讓孩子的基礎扎實化就非常必要,否則等到孩子上高中、大學,真正開始想要認真念書之時,才發現自己的基礎不夠,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況且我認為,國中階段透過強制力管教孩子不等於綁他一輩子,人的心智年齡是會愈趨成熟的,我自己大概是到高二、高三才完全明白讀書對我到底有多麼重要。02-27 11:57
5670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把「家庭因素(管教方式)」列入影響學習狀況的主因之一,
因為現實狀況就是這樣,我們都當過小孩,且即使我當初已經在學習上獲得不少成就感,
國中的我仍然對學習是持排斥態度的,遑論在學習上遇挫敗感的孩子?

「花時間=努力」這個觀點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我很同意。
但不得不說,以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我認為國中階段的大部分知識是必備的,
也就是說,即便XX科是自己的弱項,在無法修正讀書方式的情況下(可能是學生無法自我領悟,也可能是身邊沒有人能幫忙),
若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精熟,我仍認為這是必要的。
這也是強調家庭因素重要性的原因之一。02-27 12:02
凜喵
順帶一提,這只是著重於個體的表現。但說句實話,影響包含但不限於學業的一個很大但大家不願意講的因子,是錢。

因為講出來特別難聽,還會打破「努力」的價值觀。

有錢人上台大的機率是窮人家的九倍。雖然清貧苦讀上台大的例子有,但那基本上是倖存者偏差。因為好的家庭所得,意味者其父母可能有更優秀的天賦基因,使得他們有較好的成就與收入。且好的收入能讓學生有更餘裕的環境念書,甚至是花錢重考,或者請你來當家教。

02-27 11:25

5670
在我大學就讀的這幾年,我逐漸對錢產生很不一樣的看法。

父母有錢的原因(假設不考慮繼承大量遺產,其實我覺得就算是繼承大量遺產,沒有相當的認知也無法留住超出認知範圍的錢財)一定與自身的能力相關,
而自身的能力或許可以追逤至他們本身的價值觀(或是金錢藍圖的概念)。
父母本身的認知維度會深深影響他們給予孩子的價值觀,講難聽一點,
窮人家庭的父母就算講出再多大道理,以結果論而言他們還是一樣窮,根本沒甚麼說服力。

所以我認為,錢本身的影響力很大(良好的念書環境、花錢重考、請額外的師資...等),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因為父母有錢,而父母有錢源自於他們本身擁有更優良的價值觀,
這些價值觀又會再往下傳授給他們的孩子,進而加深「錢」的影響力。

總歸來說,錢本身可以大大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
但我認為其背後隱含的意義或許也對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潛移默化,
但這只是我的猜測,有待實證。02-27 12:09
5670
以我的家庭為例,這講起來很複雜,我盡量長話短說。
反正就是我媽媽那邊的家庭是標準的窮苦農村家庭,
這導致我現在看到的現象,不論是我媽還我的其他阿姨,
都對錢的認知有很嚴重的偏差。
而這些偏差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我沒接受教育而被這些偏差影響,
我大概也會窮一輩子了。02-27 12:14
凜喵
啊,不過把家庭收入併入天賦也是可以的喔。畢竟這也是天「賦」的一種。[e12]

02-27 11:27

凜喵
是的,國中學生要能自我領悟是非常困難的,但家庭跟學校教育能否引導學生理解天賦與方向的重要性,其實很難(家庭面延伸議題就是,兒童教育是很難的領域,但普通人變成父母的過程當中,不可能具有這樣的知識,往往都是以自己的經歷來帶小孩。)。學校因為升學擺在前頭,老師多半還是得先為學生的未來(或自己的教學名譽)著想,不得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拉高學生的成績,那就是苦讀。

學習最原始的快樂應該在於學會一件事物的當下,也就是成就感。而當苦讀是為了升學,會有一個問題是會把學習這件事情的內在成就(成就自我、培養自己、鍛鍊……)。也就是自我決定理論中的內在動機給消滅。會使得學習是為了外在的成績與升學。這個過程就像是「你原本喜歡做的事情,例如畫畫,但當有人付錢給你畫畫的時候,其實會使個人的內在動機被外在獎酬影響,你會認為自己做這件事情的初心(內在動機)不再,認同自己畫畫只是為了賺錢,從而失去創作的熱情」。這一點也與馬斯克的異化論相同,其概念「製鞋廠的工人從事流水線作業,製作鞋子的一部分使得他對於製作出一雙鞋子沒有成就感,失去對生活與自我(實現)的控制,失去了價值」。在為了升學而學的環境下,這種異化、外在動機的剝奪,會是大部分學生抗拒學習的主因。

以國文為例,很多國高中生非常討厭國文,那是因為國文這個科目如果是以升學、成績為動機的話,這種標準無法絕對一致、具有模糊解釋空間的學習,會使得學習與成績的關係出現動搖,當我無法保證會拿到穩定成績,我又沒有內在動機時,早已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但我必須說,國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他的能力可能是所有基本科目裡面最活用一輩子的,好的國文不論在閱讀理解、表達意見都有很大的幫助)

02-27 13:04

5670
就第一段而言,這就是我非常推崇「父母應該強迫接受生育前訓練」的原因,
我就是家庭因素環境的受害者,講起來或許有點自傲,但如果我今天沒有這種邏輯思維與學習能力,我遲早會窮死在路邊,我國中時期沒自殺已經是奇蹟了。
救生員、警務人員、保姆...等都需要接受職前訓練,我認為父母沒有類似的培養機制相當的糟糕。

動機確實很常因為諸多外在因素而被影響甚至消滅,除了這點,我亦認為讀書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類似於當兵的強迫訓練過程,鮮少學生能主動對所有學科都保持高度興趣,就算有,也會因為體制而被磨滅。既然動機被剝奪,內在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支撐學生做這件事,那不如直接當成一種訓練,一種綜合各種技能的訓練(學科知識、適應環境、同儕交流...等),只是這種觀念不知道又有多少學生能接受。

最後,我超級認同國文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表達能力這塊。
在我教學的這段時間,所有十一名學生的表達能力居然都一致的不理想,
我很確定我在國中表達事情的時候沒那麼糟,但只以我當樣本沒甚麼意義,
因此我也不確定到底是時代的變遷造成的,還是本來國中生的表達能力大概就是在這個層級。02-27 17:35
凜喵
還有一點,考試跟遊戲一樣,隨著機制被人理解的越來越透徹,後期的難度都會慢慢向上調整。當大家的考試平均已經越來越高的時候,大考中心會變得更難,重新修正平均,以利考試能更具有鑑別度。同時,學校與補習班也會調整併研究新的機制。我是覺得,現在的學生壓力很大,學得更難、被要求花的時間越多,更容易在這種學習過程中逐漸迷失,然後放棄自己。(當然啦,我自己是覺得人口太多本來就會有這樣的代價,不過就扯遠了。)

努力苦讀當然在必要情況下還是必要,但接受自己會發生失敗的價值觀,很難教也很難學。

而且,苦讀這件事情跑到大學時,我覺得效果會變弱很多。特別是大學這種學習沒人帶的環境當中,很多人國高中的苦讀到了大學會變得一無所有,但又不懂認識自己、調整方向,其實很容易在專業學科的時候吃閉門羹。

02-27 13:04

凜喵
教育,不論是自我領悟的成長,或者你要為學生指點迷津,一直都是很複雜的議題。不過我自己家教的經驗是,我還是會盡可能地給予相對正確、實際的觀念,盡可能希望學生在未來學習時,也能降低挫敗的感受。

02-27 13:08

5670
我也不斷地在嘗試灌輸正確觀念給我的學生,但或許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太輕(13~15歲),有很多事情沒經歷過,或是沒興趣、不了解,我從他們的表情及回答中,幾乎肯定他們並沒有完全理解。02-27 17:37
5670
或許回到國中時期的我,當時有人跟我講這些事我也完全聽不懂吧。
但我沒有時光機,我不會知道這題的答案,或許有些事情真的要等到時機成熟,方能使他們自己體悟吧。02-27 17:39
Tsukasa
有C的國中女生? 你好色

02-27 14:59

5670
02-27 17:19

試題挖挖哇好難

02-28 22:11

5670
請問你啥時要來找我ii02-28 22:3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howard5802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新手機】好夥伴又撐了四... 後一篇:<笑話> 嗆...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你好阿~~
歡迎大家來我的小屋看看喔~~~XD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7:5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