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人的智慧與神的智慧——《約伯記》的三種含義 作:失名

作者:玄都之王│2015-11-12 21:27:40│巴幣:0│人氣:927
 在古希伯來聖經中,《約伯記》是一卷非常特別的經文。在強調順服、謙卑的古希伯來信仰體系中,約伯簡直是一個大逆不道者——他敢於堅持自己的公義,持守自己的「義」並以此來詰問上帝,無辜人受過究竟是什麼原因。

 《約伯記》的文本解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從中我們可以較全面地理解作為宗教典籍它所要闡發的意義以及作為「智慧文學」它又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訓喻」。


一、《約伯記》的經卷含義
 《約伯記》講述了義人受過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結局最令人費解。故事從撒旦一個挑釁性的命題開始「宗教的敬虔不過是自利的表現」。應該說,撒旦看人夠深刻也夠刁鑽——無怪乎幾千年來,梅菲斯特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另一個動力。我想大部分人似乎就是一眼就被撒旦看透的類型,於是神允許撒旦試探約伯。不能認為神的做法是不自信的表現;恰恰神的行動證明了神認為信仰不建立在物質的得失上,他要人的信仰完全、純正,而純正的信仰是全身心地對耶和華神的仰望。了解了這個基本觀點,有關《約伯記》的難點也就有了一個解決的平台;站在這個觀點之上,我們發現了他進入《聖經》正典的典範意義所在。

 整卷經文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介言(1:1——2:10)
2、約伯與他三個朋友的三回合辯論(2:11——32:1)
3、以利戶回答約伯的話(32:2——37:24)
4、神諭約伯間的對話(38:1——42:6)
5、耶和華神對約伯三友的對付(42:7——9)
6、約伯的結局(42:10——17)

 整卷經文寫得最精彩的是第2、3部分,驚心動魄的爭論不僅顯示了約伯的義,也揭示了信仰的本真——最終宣布了撒旦的失敗。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理解這部分,不能僅僅看到神的所為違反了神公義的本性。約伯的三個朋友一再強調約伯一定犯了什麼罪——只是他自己沒發覺到而已。這三個朋友一個運用經驗主義,一個運用教條主義,一個運用道德框框將神的含義簡單化了。以利戶的論點實質上也是對以上三人觀點的綜合而已。在三個朋友的步步緊逼下,在以利戶的「幫腔」下,約伯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義;他雖在極度的痛苦下發誓賭咒,卻不在口裡犯罪——他大聲追問,索要的也不過是神這對一切的解釋。神最後從旋風裡出來,對五個人做出判斷。對三個朋友對神的機械理解——唯有善惡相報才與神的全能和公義相一致,神這樣說:
 我 的 怒 氣 向 你  和 你 兩 個 朋 友 發 作  因 為 你 們 議 論 我
「My wrath is kindled with you and your two friends,for you have not spoken of me what is
不 如 我 的 僕 人 約 伯 說 的 是
right,as my servant Job has.」在約伯和三個朋友爭論的過程中,約伯不乏激烈的言詞但他理解到他受過的基本起點——無罪受過,這是本卷經文索要闡釋的要點所在,正是約伯的清白無辜才使得他面臨品格與信心的嚴酷考驗。他的三個朋友在理解神上,顯然從一開始便是錯誤的。

 這一卷經文索要闡釋的宗教含義是:神要使祂的子民得找祂自己做生命,一切的產業、所謂的幸福和希望都是虛幻的,作為祂的子民,重要的是完滿的承受祂。神允許撒旦試探約伯,允許撒旦將人間的可以想到的苦難臨到約伯的頭上,讓約伯最後到了不能承受而一心求死的境地;約伯在他自己所遭受的苦難態度上是絕對堅強的,他只是要求神給這一切做出解釋——重要的不是果,而是因。而神始終不開口,任義人約伯在承受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世人的不理解和輕視,等到辯論終結了,神顯現在他們面前,並不指著約伯所問的回答——神敘述了祂創造天地開闢洪荒的始末。約伯終於低下了頭,承認自己的智慧不足以理解上帝。在這裡,神並沒有對約伯痛苦哀求的問題作以解釋,神有點「顧左右而言他」的意思並且完美示範了什麼叫做說了一堆但是什麼都沒有說。可事實上是,祂在自己的一席話中給約伯看到了神的美意:神給祂的子民的是祂的一切,而不是祂計劃的每一個細節。而這樣、他所追問的一切就沒有了意義,也就不必再追問。

 在《約伯記》裡,神的形象仿佛與其他卷章不相一致,事實上,《聖經》裡神的形象是一以貫之的。神允許撒旦試探約伯,並不選擇一開始就將邪惡消滅——如同從《創世紀》開始就不消滅撒旦一樣,而是要在神性的柔弱中取勝;神允許撒旦將一切痛苦加在約伯身上,只是不允許撒旦取他性命,因為沒有了性命就沒有了信仰——這和《創世紀》一樣,雖被逐出樂園,但始祖知道終有彌賽亞再來解救,這是神讓人知道,在一無所有毫無希望的時候,神就是希望;神允許撒旦降再與約伯,讓約伯經歷試練而最終證明真正的信仰是受神保守的,再經過品格和信心的嚴酷試練之後,約伯受雙倍的祝福代表他完成了希伯來宗教中最基本的「U」型結構,總有被拯救的時刻;而約伯的無罪受過更被後世基督教解釋為耶穌的預表——從這一點看,《約伯記》還不經意成了《聖經》新舊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中轉關鍵和內在聯繫。而一直讓世人大惑不解的約伯三個朋友看似對神謙卑的態度,其錯誤在於「他們過分估計了自己對真理的把握,誤用他們所知道的真理而睜眼不看那些與他們的假設不相符的事實」——這是對真理的武斷驕傲,是神所最不喜悅的。


二、《約伯記》的歷史含義
 被籍入希伯來正典的三卷智慧書中,《約伯記》在思想上是承上啟下的:從《箴言》體現的樸素的報應關係,到《傳道書》中的虛無主義,《約伯記》展現了一個古老報應觀念的衰落時代希伯來人的信仰或者叫思想狀況。

 約伯的三個朋友代表古老的報應觀在人們心理上所產生的慣性;但是約伯在苦難中一直呼求的「公正」卻已經變成了報應原則本身,而不在撒旦所認定的「求福」。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哲人們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已經得出了以下結論:痛苦是人生的必然。顯然這和古希伯來信仰中最最根基的東西——原罪說相抵觸。約伯是無罪受過的,於是引發了他與四個人的激烈爭論,「論罪過的有無」是思想轉型所關注的焦點,原有的價值建構在新的歷史時代坍塌了——茫茫的世間,沒有救贖的方舟,這時候,生活該怎樣繼續?

 《約伯記》給世人一個光明的尾巴——上帝肯定了約伯,也就是肯定了世間的苦難、義人受苦的合理性;而他最後對約伯的補償則說明神對人類的不斷追索是承認其中的合理性的,合理性導致人類的繼續追索。這一追索不好,人類追索到了《傳道書》中的對善惡報應的完全顛倒,而走向了虛無主義的歸宿。

 這仿佛是人類歷史上不斷重復的命題:一個價值體系衰落導致思想的迷茫,在敘述上,《約伯記》總顯得有一些牽強——所有的有爭論都是無結局的結局;而最後神的出場給這場爭論作了了結從根本上說也是「不了了之」——神給得了約伯兩倍的補償,卻解決不了約伯心中的疑惑。可以說約伯並不十分在乎物質上的補償,他在求死的時刻還念念不忘的是揪出這一切報應的理由,否則的話說他死不瞑目也不為過!可是上帝繞過了這個話題——而重申了自己的「長闊高深」,因為、「神」自己也解釋不了!

 在價值轉變的時期,人類往往拼命想找到當下狀況在價值上的落腳點而不得。就像約伯的三個朋友一再強調約伯一定是犯了罪,拼命的將當下的歷史向前代靠攏,可事實已經偏離了原有價值觀,這才產生了不幸——約伯的刨根問底表明了人類對這種簡單劃定歷史的方法拒不接受。

 《約伯記》勾勒出了古猶太民族歷史由現世報應向承認苦難承擔苦難轉變的歷史畫面。


三、《約伯記》的哲學含義
 我一直覺得希伯來智慧文學也是一種是哲學探討。

 和古希臘的哲學家所處的環境不同,古希伯來有一個根本的大環境——猶太教信仰,他們進行哲學探討必須在一個大的框架下進行。他們價值體系的中心是他們的唯一神耶和華——
AHIH AShR AHIH
 自 有 永 有 。於是,耶和華自然而然的代表真理。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兩組哲學命題:
1,真理的存在和呈現方式
2,德行如何與幸福統一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命題:我們知道,神是被撒旦「挑唆」才允許義人約伯無辜受難的。希伯
     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來人認為「 敬 畏 神 是 智 慧 的 開 端 」,而「義人」約伯從開始就是謹遵這一條誡命的。然而他對神的認識只限於表面,和他的三個朋友沒有兩樣。這時的他經濟優越兒孫滿堂。幸福的人從來都不會去思索哲學,這時的約伯,只關心兒子有沒有適時獻祭,蒙不蒙神喜悅。真理隱沒在幽暗中。

 這時候,撒旦出來了。他代表了否定的一面:上帝創造樂園,他陳設地獄;上帝成就祝福,他贈送苦難;上帝肯定真實的信仰,他就必然要對著干。在肯定與否定的激烈交鋒中,真理才會顯現,就如同約伯只有被剝奪了產業,除去了希望才會呼求神給一個合理的解釋一樣。認識真理必須經過苦難的鍛造。而最後,當約伯「……得見神的面」,我認為這代表著他和真理的相見。

 與三個朋友以及以利戶的辯論,是真正的哲學論爭。三個朋友以經驗主義、道德框框等將神簡單化;約伯雖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他的無罪受過來自上帝的旨意卻在一遍遍的呼求當中無所得,三個朋友在事實的表像上佔上風——這說明真理的實現過程中必然受謬論的打壓;而神開始對錯誤的不加糾正就是為了雙方觀點的盡情闡發,這樣,在追尋真理的路上,人類才會越走越深入,越走越完備。

              Purgatory
 追求真理的過程是痛苦的。「 煉獄 」觀念的引入是對這個痛苦過程很好地揭示。約伯在身陷絕境中仍堅持信仰不變的行為,像極了不斷探索和追求的藝術家,他們生來就是為了窮盡所要追求的,代價在這個崇高目標下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上帝最後的評判,顯示了真理對追求者的肯定和對保守者的摒棄。

 然後我們看第二個命題:這是人類永遠無法窮通的終極性命題。所以,《約伯記》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是模糊不清甚至有逃避的嫌疑。

 約伯是義人,他無辜受過,自己不理解,朋友更是從經驗出發對他加以否定。他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德行,只是對幸福的應許產生了無比的否定甚至惱怒,這怒氣衝天,驚動了耶和華神。神告訴這人他的義導致他受試練,等於承認了德行與幸福的不一現象——而直接把這種現象寫出來並納入《聖經》正典中,說明這種現象不僅存在還很普遍。上帝對約伯問題的最終解答也繞開了這個話題。在《舊約概論》(約翰‧德雷恩,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中,作者對上帝既沒有解答約伯為什麼遭受苦難也沒有解答人生看似無意義,而是以一首氣貫長虹的詩篇讓約伯看到神的何等的浩瀚恢宏作了這樣的解釋:「上帝把約伯的眼光從自我引向上帝及祂的榮耀,面對上帝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信賴與崇拜。」人類的「十萬個為什麼」從來沒辦法從智力層面加以解決……約伯的朋友把這個問題簡單化,而《約伯記》的作者排除了所有簡單化的解釋從而專心仰賴上帝。我想,這是有信仰的民族解釋世界終極命題的普遍歸向吧,只有存在現世世界解決不了的問題,彼岸世界才有了存在的價值;暫時的回避可以解決不少的麻煩,在德行與幸福如何統一這個問題上的沒有答案,希伯來民族倒是和中國佛教禪宗的「不昧因果」有幾分相似之處。難道說,哲學問題的答案永遠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如同「能指」和「所指」,經過不同人的闡釋,各自表達不同的意思,永遠達不到重合?

 無論如何,希伯來《聖經》給我們展示了他們那個時代人們對這個問題尋求答案的努
力。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015251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猶太教|基督教|聖經

留言共 2 篇留言

玄都之王
按照現象學和釋義學大師保羅‧里克爾的觀點,《約伯記》這篇經文記載了人類(或者說印歐宗教系統中的人)關於褻瀆和罪的觀念的一個根本變化。正如後世基督徒從福音和恩典的角度回溯罪一樣,遠古人類從災禍和不幸中回溯罪。你碰到倒霉事了,為什麼偏偏是你呢?因為你褻瀆了神聖,你有罪。在我們看來很荒謬的觀點,恰恰是遠古時代的「正解」。

在人類的罪錯觀念史上,《約伯記》是一個重要分水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里克爾的《惡的像徵》學習一下。

11-12 21:29

玄都之王
不過這依然是個衰毛的故事:
想像你已經很衰毛了、一群人在討論為什麼時,突然創造了天地的存在跑來跟你說:「想那麼多幹什麼,你看看我和我的榮耀多麼偉大呀!比你來你那小小的悲劇根本微不足道!」
你TM還能不服嗎......

11-12 21:39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道教的三天說 作:郭碩知... 後一篇:上古神話四代淺談 作:白...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obert286 ლ(´•д• ̀ლ
ლ(´•д• ̀ლ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1:1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