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 GP

時光匆匆二十載,音容一如昨。淺談《海潮之聲》~

作者:夏凰翔│2015-10-27 18:49:19│巴幣:12│人氣:448
內含劇透,文末有參考連結。文筆不佳,才學疏淺。同好心境,謬誤地方,歡迎留言處留言,感謝以及乾杯!

海がきこえる,大陸譯名《聽見(到)濤聲》,港台譯名《海潮之聲》;英文譯名有I can hear the sea和Ocean Waves。海がきこえる是1992年吉卜力工作室開始製作,1993年5月5日在日本電視台(NTV)以40週年台慶特別節目名義播出的TV動畫單元劇,全長72分鐘,改編自冰室冴子連載同名小說。個人最早接觸的譯名是《海潮之聲》,也憑喜好,故下文這麼稱呼。

本文分為兩部分:前世篇講動畫的創作背景和本人與這部動畫的緣分,今生篇講個人欣賞這部動畫的地方和代入附加評語的淺層分析。文章割捨了一些內容,不求全面只求到位。

前世篇
《海潮之聲》與吉卜力
《海潮之聲》與吉卜力的緣分,要從她的原著講起。小說作者冰室冴子不多介紹,她創作這部連載小說的原點是看完吉卜力動畫《魔女宅急便》(1989)後有所感觸,想提筆寫出一篇像動畫結尾那樣青春洋溢的故事(然而小生早就忘記結局了)。出版公司是吉卜力的老朋友德間書店。值得一提的是,為小說作插畫的乃是吉卜力元老級人物近藤勝也,他在《魔女宅急便》中擔任角色設計和作畫監督,而後又應鈴木敏夫之邀參與到《海潮之聲》這部改編動畫的製作中。也就是說,《海潮之聲》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魔女宅急便》賦予的。

《魔女宅急便》
最初提出《海潮之聲》動畫企劃的是後來擔任監督(導演)的望月智充。早在小說連載之初,他就以私人名義向鈴木敏夫遞交了企劃書,當時被駁回。 1992年《紅豬》殺青之際,宮崎駿忙的焦頭爛額。鈴木敏夫在這個時候開始實施新生代計劃,想讓吉卜力工作室新生代團隊試手,在完全脫離宮崎駿和高畑勳的環境下創作出年輕的動畫長篇。於是從望月智充那裡得知冰室冴子的《海がきこえる》還不錯的鈴木先生重啟企劃,並將監督之任交給瞭望月智充。

鈴木敏夫與宮崎駿
企劃敲定後,《海潮之聲》就注定成為許多個「首部」。企劃書的封面寫著“吉卜力工作室新生代作品”,裡面還寫道:

吉卜力作品將從此劃下一道分水嶺,舉凡工作人員,監督等全部改為新生代擔綱。最重要的不在於完不完美,而是在於展現年輕的活力與思想。

在這個初衷下,《海潮之聲》成為吉卜力首部與宮崎駿和高畑勳完全無關的作品。她也是吉卜力首部電視特別節目,首部工作室遷址後的作品,首部主角由職業配音員配音的作品。

《海潮之聲》播出前,曾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酒吧試片,宮崎駿也到場了。據鈴木先生回憶,在看完試片後宮爺“火冒三丈”,罵道:“這什麼跟什麼,不行!”鈴木先生認為《海潮之聲》是宮爺創作《側耳傾聽》的動機(宮爺擔任《側耳傾聽》的編劇),他覺得宮爺發火是因為“受到了威脅”,將製作《海潮之聲》的團隊當做對手。個人認為宮爺可能也是把《海潮之聲》的製作方式當成對手看,這點在後文會稍稍展開。

動畫《海潮之聲》的前世是和吉卜力深深連結在一起的,今生又誕生於吉卜力新生代團隊之手。原本計畫推出續集,但是因為製作經費過高且回收遲遲沒有到位,續集也就沒能推出。忙完《紅豬》的宮爺入手《側耳傾聽》,是「想幹掉海潮之聲」的。假如說《魔女宅急便》是《海潮之聲》的前世,而《側耳傾聽》則是她的來生;或者可以說,1989年到1995年間,吉卜力有這「愛情三部曲」:《魔女宅急便》,《海潮之聲》和《側耳傾聽》。當然以上的說法是不論恰當的,因為小生未曾對另外兩部作品做進一步的了解。

《側耳傾聽》,台譯《心之谷》
《海潮之聲》與我

1993年這部電影播出的時候,鄙未曾來世。零幾年的時候才聽說宮爺大名,後來偶然獲得吉卜力作品的DVD。一共三碟,一碟五六部的樣子,幾乎囊括那時吉卜力所有大作。

彼時在電視上看,得用影碟機。而因為功能不同,有的影碟機和DVD是不能自由選擇播放目標的,這些DVD就是如此。每次看完一碟的首篇後,都只能透過「下一曲」切換到下一部,這樣一部部往下看。當時年紀尚小,對吉卜力也僅僅停留在知道名字知道工作室國籍的地步。每次看到片頭,如果不是很奇幻的景象就會直接跳過。當時像是《海潮之聲》的片頭,一個月台,一些寫實的人物就勾不起我的興趣。得到碟片過了很長時間,在把《風之谷》等看完幾遍之後,也沒有劃完《海潮之聲》或《側耳傾聽》(開頭是夜景,背景音樂是本名陽子唱的日文版《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進度條。

後來偶然一次,再次重溫之時,心血來潮地想要看看月台之後的故事,自那時就被深深迷住,直到今天。望月智充先生說《海潮之聲》還是有很多忠實粉絲的,小生就是其中之一了。

距離她首次播出二十三年,距離我第一次看也過了十年,我不知道我已經把《海潮之聲》看過多少遍。當初的碟片早就昏花,唯獨她的音容笑貌依然綺麗如昨,不曾老去。

接觸網路後下載盜版,2015年她發布藍光重製版後才收入台版。 2016年得到消息,Gkids(重映了許多吉卜力動畫)在美國部分戲院重映了她的4K修復版。在推文的留言處看到了許多國外的同好,挺羨慕他們能有機會進入戲院拜訪這位老友,同時也想應該會有一些新的同好誕生吧。

2016年11月15日的推文
完整看完《海潮之聲》並喜歡上她後,也曾和一些人分享過。那時一起看《海潮之聲》的他們,現在早已人各一方,關係疏遠了。不像美術教室裡說著十年二十年的松野豐和杜崎拓,後來還能夠一起在海邊談心,在夜裡回望高知城。

美術室裡的杜崎拓和松野豐
b站開了專欄,我才又想起向大家說說她,同時也看看同好在哪裡。在寫這篇文之前,本人先做了一個《海潮之聲》的剪輯,如果審核通過的話,現在應該能在我主頁看到。那個剪輯我做的不夠好,一方面是我之前也沒有相關經驗加之對音律無解,對軟體運用也不熟練。另一方面是因為《海潮之聲》本身屬性,她的敘事手法以及淡淡的味道讓人很難把握,畫面的銜接也很有特點,而本來就是短短72分鐘的動畫又給刪減了就更難(本人的概括能力一直很差,加之當時吉卜力對這部動畫的一句宣傳是「一幅畫面勝任千言萬語」。如果有哪位大神有興趣剪一下,那是極好的) 。說到底還是個人能力不夠,想要呈現她美的一面,也想要把那個故事述說完整導致的不如意。其中改了一些敘事的順序,還是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原作。這樣剪寫同時推出其實是想在b站嘗試將原作(某種程度上的)和感動同時貼出的方式。像是把旁白解說和影片分離開來,兩線並進的方式,看看效果如何。

今生篇
《海潮之聲》播出後,製作者內部和外界對她都褒貶不一。以下從幾個方面結合個人見解和別人的評論來看看《海潮之聲》出色的地方,本人是不會罵她的。

名字

這兩字一出,立刻讓人想到了《你的名字。 》。這裡說說她的名字,海がきこえる直譯過來應當是大陸譯名「聽到濤聲」更加準確,但是我個人傾向「海潮之聲」。有影評說《海潮之聲》表現出三人從少年進入成年間的不確定性和柔情(迷茫和細膩心思),所以標題(他評論的標題是“I can hear the sea”)準確而富有表達性。我覺得這個評語適用於中文的兩個譯名,大陸的“聽到濤聲”和港台的“海潮之聲”,也適用於英文譯名“Ocean Waves”。美術監督田中直哉在談當時他們討論動畫結局的時候說:

我記得望月先生當時說了件很難懂的事,說什麼想要做出好像有看到,又像沒看到,而且還希望能是無法確認的狀態。

兩者間也許有一些關聯,但畢竟名字是冰室冴子起的,沒讀過原著還是不能妄斷。

冰室冴子小說《海潮之聲II 因為有愛》
有個外國觀眾(連結在維基詳情頁的參考連結裡)給《海潮之聲》負評,首先他拿名字說事:雖然叫Ocean Waves,可是跟大量的水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句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東方把「我愛你」說成「月色真美」的人有之,若知曉,這老外恐怕也是要侃上一侃。

鄙人喜歡“海潮之聲”,一個原因是我曾將海螺形容為“用一生聽錄濤聲的浪漫主義”,就是說“聽到”是不夠的,還要更浪漫些,要“錄”下來。 「海潮之聲」少了主體性,更加自在。當然這就是我強加說辭了,好像意義之類大多是強加腦補,這是中國多地大學前語教育的失敗。反正意義無論怎樣都好,重要的是個人喜好「海潮之聲」這個名字。

圖畫

《海潮之聲》的圖畫有一些特點,在參考資料前我注意到的是光和影的對比,這是我首見如此有溫度的畫面。佈滿陽光的地方極亮,有點炫目,會給人一種「熱」的感覺;建築樹木遮擋之下的地方,很暗,甚至有時陰森,會給人一種「涼」的感覺(個人管光影對比結果叫做「濃烈的樹蔭」)。

濃烈的樹蔭
動畫裡高中校舍樓梯之類地方,畫面處理像是灰塵都有入畫,創造出一種別緻的靜謐而古老的氛圍;還有樹木枝葉的模糊處理,光影的塗抹讓人印象深刻,盡情表現夏天的感覺很好。這樣的畫面獨樹一幟,鮮明活潑。雖然對今日來講稍顯古舊,可不是不精緻,她有泛黃書頁的一種韻味。

動畫裡樓梯的模樣,有種古老的韻味
監督望月智充說其中色彩的多變是現代劇(2003)才有的特色,對比畫面有很多。這點很好地體現在人物的服飾搭配上,還能從中窺探那時候日本流行風格,像是上個世紀的一些日劇裡的模樣。

靜和動的互動也是一大特色。很多靜態畫面持續多幀,這些靜態的畫面多是將前後兩個場景銜接起來(靜態的畫面確實美)的轉場。有時整體背景是很靜的,人物(操場上的人...)或是景物(魚旗...)浮在其上的很細微的動作讓人目光一下子聚焦於此。人物眨眼的動作,轉動眼珠的動作,以及鏡頭拉遠之後嘴巴開合講著話和幅度很小的動作,使得精緻的面貌從很小的細節刻畫而出。一幅靜態畫持續,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的也有很多。動靜的關係如此有特點,另一方面想這或許是為了作畫偷懶(笑),畢竟當時很趕。

近處是上下浮動的船頭,遠處橋上來往車流
注重層次感。不少地方都在為增加畫面的層次感下功夫,例如有遮擋視線的列車轎車貨車開過,或是拉遠鏡頭之後近處和遠處都有一些微動的景物,變焦模糊遠物,都是為此。這一點在製作五人組重遊取景地的時候,作畫監督近藤勝也關於高中鐘塔,體育館和操場之間的改動時做了說明,把操場移到右邊,增加了階梯,豐富層次感會更好看,同時也比較好畫。

遠方模糊的高知城
當時五人去到高知取景,發現很多是可以直接套用的,因為高知有著一些很奇特的景物。動畫中高中的現實原型追手前高校到如今建校已有139年(1878年11月19創立,那個節目裡大概是弄錯了)。這所學校裡,像是鐘塔,走廊和樓梯的存在都很有特色。

追手前大學,動畫的現實原型
監督望月智充說:「這樣的學校非常少見,所以才會選擇這所高中。」另外還有高知的高知城,天神橋和帶屋町的存在都很突出。


五人中有起初對將這部小說改編作動畫感到忐忑的,一起去到高知後覺得那裡的氛圍有著《海潮之聲》這樣故事是可能的。望月監督說如果不到高知去看看,根本不知如何下筆,可見這則故事與高知間的特殊關係,也可見高知本身的特殊。

美術監督田中直哉看到一則影評說這部作品成功地描寫出了一種睿智的景色,他為此很開心。

田中直哉
人物

本來想分成兩部分說,奈何人物本身我概括不好,不願糟蹋,還是請大家自己去拜會他們吧。

以下主要談談我對人物關係的看法。杜崎拓和松野豐兩個人在大會上舉起手,然後在美術室裡進一步交流後,松野豐在杜崎拓心裡一直有著特殊地位,因為那句「連十年後二十年後的事情你都已經能夠想像啦」。松野第一次見到裡伽子還要打電話把小拓叫來,在得知小拓因為顧慮他的感受而沒有出面阻止那些女同學對裡伽子的「圍攻」時,他對小拓大打出手,上大學後的暑假特地去機場接小拓並道了歉...他們之間的友情個人覺得是難能可貴的,有時候一時的決裂便無法修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脆弱,個人深羨慕這樣的友情。

圖題無關:記住他的拳頭
另外就是明子和里伽子之間的關係變化也很有趣,曾經在一所高中時明子對裡伽子不參與學園祭的班級活動很有意見,甚至和一群女生一起去堵她;但是大學暑假的一次偶然相遇,明子大聲跟裡伽子打招呼。明子在班級聚會中感慨以前的世界太過狹隘,這是很寫實的,相信這點能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學園祭的爭執
說到寫實,就不得不說杜崎拓和里伽子的關係,就放在下面的「故事」裡講了。

故事

這是一部力求寫實的動畫。寫實的對像是現實,也是原著。

忠於現實一方面體現在上文提到的畫面上,製作小組實地取景之後很多圖片都是照著畫(在吉卜力內部這很少見)的,當然和臨摹不同(這點鄙人不了解,外行人)。天神橋和追手前高校等景物的寫實性很高,而且相隔11年後,製作五人組重遊高知時發現很多景物都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有人也收穫了一種感動。

帶屋町
另外是對年輕人的寫實,對於他們的不解人心,對愛情對友情的反應。我個人覺得突出的兩個地方是明子和里伽子之間的關係,那句「好久不見」對我很有共鳴,或者說現實裡不乏這樣的情況,到今日也是如此。另一個地方是在我看完文末第二個連結文章後得到的:文中說裡伽子的性格中有「厚顏」的成分在,我才突然意識到裡伽子確實很厚臉皮,從松野那裡獲得許多幫助後對他表白的無情拒絕,這裡的無情是指她的用詞以及態度(當時她被表白後顯然有些驚訝,可見她自己沒有意識到她得到鬆野太多幫助的真正原因);向小拓借錢,又讓他陪著去東京(雖然是小拓主動),也不參加班級活動。這些細節就相當寫實,因為現實中幾乎隨處可見這樣的人,不知感恩,認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另外者,之所以直到讀過那篇文章我才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我一直很喜歡裡伽子這個人。在動畫裡不論是松野豐還是杜崎拓,都不會把裡伽子看成一個厚顏無恥的人,因為他們喜歡她,甘願付出,這點同樣不乏於生活中。當然讓我欣慰的是片末的里伽子,她成熟了許多,變得更美好。在這個時刻,小拓和她重逢,結局也趨於美滿。

月台上,裡伽子正在翻著書頁
忠於原著的做法從編劇開始,片中像「和女主角一起搭飛機怎麼可能自顧自看雜誌」「和女主角一起住宿怎麼可能什麼都沒有發生」這樣的細節被保留(我沒有讀過原著,如有錯誤,還望指正)。作畫監督近藤勝也說:

可是小說就是這麼寫的,我們也無可奈何。

近藤勝也
望月智充說他也是會跟編劇好好商量的人,不會擅自改動劇本。這個製作組裡幾乎都是“遵從原文派”,結果也確實如此。

對於《海潮之聲》的寫實,監督望月說如果觀眾認為她是寫實的,那麼他們就成功了。力求寫實最好的結果是獲得觀眾的肯定,但在吉卜力內部,近藤勝也說:

宮崎先生超不屑我們用照片來作畫,如果知道我們這麼做他一定會破口大罵。

11年,樓梯都沒怎麼變
宮爺對這種畫面寫實的做法,尊重原著的做法持有很大反對意見,他認為這部作品沒有真實地呈現出男主角的內心世界。而鈴木敏夫認為他這麼生氣意味著把這部作品的製作者們當成了對手,很認真地對待這部作品。從電視節目五人的對話裡我獲得的一點是可能宮爺是把《海潮之聲》這樣一部愛情動畫「寫實」的方式當成對手,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寫實能引起共鳴感動,幻想美好而令人嚮往。當然了,鄙提出觀點僅供參考,鈴木先生與宮爺合作那麼久,對彼此的了解肯定要深過我的斷章取義千倍百倍。同時鈴木先生說看完《海潮之聲》後唯一想到的就是“坦白說宮崎駿和高畑勳拍不出來”,他們當時已經步入中年,他們眼中的年輕人世界可能會有理想化的傾向。用毛姆的一句話來概括,那是「透過玫瑰色的霧靄回首的青春」。

里程碑動畫《神隱少女》

有的吉卜力粉絲覺得《海潮之聲》砸了吉卜力的招牌,完全不像宮爺或高畑勳的優秀之作。那麼其實這次新生代團隊企劃在「不像」上就成功了。鈴木先生說年輕一代是「可憐」的,因為他們從起步就要在《神隱少女》這樣里程碑式作品的陰影下進行創作,他們必須先努力趕上,意味著一起步就要艱難攀登。鈴木先生鼓勵年輕一代先把《神隱少女》放置一邊,找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放手去做」總是不會錯的。牛頓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論他說這句話的語境和他與胡克的爭論),如今的確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前人的積累,但同時我覺得這更是一個困難的時代。首先我們攀爬巨人肩膀就越來越不容易,要攀爬的路程更長更陡且還在增加。另外得很早分化前行,前沿很遠卻也很近,方向的把握就是更大的學問...扯遠,總之「走自己的路」大抵能行。

那個人呀,是個睡在浴缸裡的人喔
這是一部清淡而純真的動畫。

平鋪直敘的手法,沒有強烈的慾望和衝突。大量以小拓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被用作旁白,淡淡地描繪他與裡伽子相識的點點滴滴,美好的回憶。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減少了其他角色的話語空間,起初我想這是因為時間限制。後來想大概是尊重原著,原著也是第一人稱。 「我所想到的就只有這種表現方式」。清淡的也可以說是動畫裡的日常生活和寫實景色,貼近生活,並沒有把故事投影在龐大的背景中。純真則表現在他們的友誼和愛情裡,表白被拒的松野豐,男女共處一室卻睡在浴缸的小拓,純真的人物展現出真摯動人的情感世界。

濤聲依舊
宮爺認為拍攝一片應該是表現出應該要表現的東西,而海潮之聲則沒有。或者我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海潮之聲》漫無目的,換個說法,她很單純清淺,沒有複雜的主題。原著小說人物與背景,主題的單純讓動畫最終呈現出這樣的面貌。

最後,螢幕之外,身為觀眾,也請我們不要對吉卜力苛求太多。也希望吉卜力年輕一代能夠找到自己的路,希望宮爺高老之後還能出巨人,希望吉卜力能走得更遠。吉卜力一生推!

動畫末尾,裡伽子微微頷首
用動畫做結。動畫最後裡伽子的微微頷首彷彿在說,那些曾經錯過的美好,一定會在將來某一天相遇,請多指教! 日音原版的高知土佐腔,「感覺好像在演古裝劇」。



最初也是從維基百科入手,繼而又透過維基百科的擴展連結和一部2003年的紀實特別節目(見連結),試圖看看她的前世今生。冰室冴子的原著,台版已是不易入手,日本又讀不懂。曾在某輕小說網站取得的文檔其實也未曾看,說實話這部動畫的原著我大概是不會再追,也不用說真人電視劇之類。海潮之聲有其成為動畫電影的理由,更有她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存在而讓人喜愛的理由。

本文其實割捨了很多我想揣入囊中的事物,比如想說一下配音「吵架東京腔」和「古裝劇土佐腔」(配音選擇和宮崎駿配音觀有出入,宮崎駿配音觀可參考中信出版社《宮崎駿和他的世界》,掌閱有電子版),還有音樂方面(這個是怕說不好,總之很好聽),還有另外一些趣聞(比如人生最漫長的70分鐘,以後就沒再怕的了),大家可以看看我根據電視節目大致整理的對話稿(整理匆忙錯字不想改了,直接看那部紀實節目會更有趣些)。但其實我已經忍不住說了太多,動畫裡的細節各位盡情享受吧~

另外,像是片中彩蛋之類的就不多說了,各位有興趣可自行搜尋。看到這裡的您,多謝啦(鞠躬)!(來源出處)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00037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海潮之聲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喜歡★j9y663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小小兵》超萌番外篇短片... 後一篇:《魔物獵人》道具「烤熟的...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olanncolann
想找發明、小說、繪圖、漫畫、動畫、配音、音樂、模型的創作者們,一起交流、交友、交往! >.0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29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