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0 GP

遊戲產業的難言之隱

作者:死亡多時│莎木 3│2015-06-21 16:16:44│巴幣:61│人氣:616

  錢!錢!!

  ※有注解的Blogger版:http://wokholibasa.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_21.html
  ※※覺得文章太長不好閱讀?請參考最後的簡單結論。 

    遊戲,要怎麼做?

  有一個人,他每天下班,就開始計劃、修改自己的草稿,他專注地把RPGSchool2000修改成他想要的狀態,偶爾會更新自己的日記文章,可能是設計上的概念或是其他生活上的事;五年後,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說「做好了」,並把遊戲下載連結貼上,很快地,連結壞掉,因為伺服器的流量上限很快就滿了。當然作者很快地就換了其他空間,然後更多人下載了該遊戲。

  這遊戲的原版直到現在都是免費,它叫《洞窟物語》,一個傳統風格的動作射擊遊戲,講到獨立製作的遊戲,它肯定會被提起,作者在該遊戲中所付出的精力很難用銷售數據來衡量,畢竟遊戲是免費的。有許多隱藏在遊戲中的教學,並不是以文字呈現,也因為沒有在一開始就告訴你許多的背景故事,玩家也不用接受520分鐘的冗長劇情過場。

  早期的遊戲開發人員不到幾位,就可以創造出複雜、或充滿細節的遊戲,無論是畫面還是機制都讓人回味無窮,五十嵐孝司與當年的製作團隊做《惡魔城:夜下月想曲》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開始只有五個人,三年間他們嘗試各種可能性,即便在最後準備完成遊戲、上市販賣時還是有來不及做的東西,玩家們還是很喜歡這遊戲,也有人說這是最好的IGA惡魔城。
(《惡魔城:夜下月想曲》製作趣事來源:https://youtu.be/bqheYYeA4k4

  直到現在,還是有遊戲會是只有一或兩個人獨立製作遊戲,也讓人不敢相信完成度非常地高,缺點是遊戲中的問題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有辦法推出修正檔、或是依賴社群提供修正的方法。有時我不了解製作、經營遊戲為什麼會需要這麼多人力,事實上某些遊戲就是需要,而且是有製作遊戲經驗的人,來製作一個規模龐大的遊戲。

  由以上的舉例來看,成功沒有捷徑,也不是被採訪時,說手遊、RPG就是未來[來源請求]

  想看到遊戲公司或企業每年都要有業績成長,不訪想想每位顧客在拉斯維加斯裡面都想賺大錢,走出來的贏家剩下誰?我不相信傳統思維的經濟成長可以套用在遊戲產業或任何地方,無論是穩定成長還是細水長流,時間證明出這些都不是好方法。

  設計遊戲的基本配備本身就是昂貴的投資(軟、硬體皆是),就算網路上有著許多免費的資源,但真的就是要花上很多時間學習。幾個經驗老道的製作團隊說,他們做遊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什麼都嘗試看看」,雖然不是跳脫某個遊戲製作、做其他事,但也相去不遠:從小的畫面細節,到影響整個遊戲的系統,全部都可以嘗試,同時,越快失敗、發覺錯誤並修正越好。

  相對的在我待業這段時間,我還是想辦法在寫遊戲的文章,我也知道自己跟遊戲產業有距離,所以我正努力著自己的部份,至於自己能做到哪裡,能做什麼,本人尚未看見自己的極限。遊戲企業似乎不買帳......

  成功地激怒消費者倒是蠻簡單的。話說我沒有談過PR災難對吧?

    一般遊戲和MMORPG的不同:前者我可以寫出心得

  台灣的遊戲產業曾經不是遊戲產業,是媒體製造業,有某家公司說單機遊戲再也不是主流[來源請求],某家公司說RPG才是未來[來源請求],市場上滿滿的都是RPG,玩起來不僅曠日費時,遊戲本身也非常難以評論,倘若是MMO......You got the idea.

  MMORPG難以評論的原因,就是玩家在大部份的遊戲中雖然可以使用各種職業和種族,但這不代表說玩家可能或可以把所有職業都玩到封頂,普通RPG玩了二十小時寫出來的心得,與MMORPG玩同樣時間的評論相比,根本不能接受MMORPG只玩20小時就下定論的結果。我寫《魔獸世界》的心得評論,討論串中也有人說自己的公會組隊可以拓荒傳奇難度,就是靠珍貴的團隊合作(所以我才不評線上互動),我沒有那麼喜歡自己一直玩同一個團隊副本,這也不是我想要的《魔獸世界》,我只用自己的觀點來寫心得,想必還是會有人覺得這樣不對吧。(不過,我還是希望人們能夠思考,是否認同我的觀點)

  說到這,知道為什麼一個遊戲寫的出心得評論是件很重要的事?

  遊戲評論可以證明遊戲的價值,遊戲評論也是在告訴你「別在意我的評價,去玩遊戲」,但同時評論需要涵蓋全部的內容嗎?我想不必。有些遊戲中的體驗,說出來就沒有驚喜,遊戲中的臭蟲如果只有自己遇到,也不能隨意給予低分的評價。相對的,好比說AVGN[1]每字每句把遊戲中的問題,從細節、遊戲系統到故事,甚至連對卡帶上的圖片都罵的時候,那應該知道自己是在看某種喜劇。

  我能理解有些人為什麼不喜歡心得評論,但有敘述力的人能夠寫出不錯的心得評論,不就是最好的宣傳嗎?

  反宣傳,像是自己花錢購買遊戲,寫心得的作者被該遊戲企業黑名單[2]、在特定的狀況下與遊戲企業簽約,只能用正面評價(不能負面評價、講髒話)來讚美特定主機[3]、拿掉別人的影片竟然還手滑失敗[4]、甚至是因為發行商幾乎沒有宣傳遊戲,讓玩家在PC版的遊戲評論底下講他們的壞話[5];為什麼我可以列出這麼多事呢,唔...頭好痛......

    遊戲難做嗎?

  有位求職者在想,我喜歡玩遊戲,所以我應該可以應付的來遊戲職位,即使如此遊戲企業應該可以提供教育訓練對吧?

  好與壞消息就是,整體來說遊戲企業需要的人力,都是可以很快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的人力,同時以理想思考狀態下(參考《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公司或企業都應要有機制是可簡易快速地教導他人進入該工作。大前提是,人才應該也得具備基本的程式基礎,要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東西。縱觀以上條件,要有程式相關的證書,才有機會面試。

  客服經歷不拘卻老是找不到該工作?有句話說「事情沒那麼簡單」,一來遊戲的工作產業本身就相對地少,二來人們還是希望找到有經驗客服人員......那為什麼標「不拘」?想掩蓋外包或兼職性質?事實上是因為面對社會壓力,才勉強標上「不拘」。

  批評自己總是最簡單的,沒錯,我在講的求職者就是自己。我把事情想太簡單了。

  從其他方面來看,我曾經說過些很恐怖的話,像是某個對戰遊戲的角色S的製作費用是15萬美元(還解釋了為什麼角色S比較便宜)[6],製作團隊在Indiegogo很快募得了82萬美元,也說是肯定了他們的工作和專業,讓他們能夠做出角色的故事、主題關卡,接力做出第二個DLC角色以及其他角色的新外觀。15萬美元製作一個格鬥角色,其實是件業界很困擾的事,首先這角色背景故事即使符合世界觀,對於獨立製作的團隊來說資金有限,才會選擇Indiegogo。核心的製作團隊約10人的獨立製作遊戲,加上發行商和遊戲主機平台都要分一杯羹,4.99美元的DLC售價,之中每個人都要領薪渡日,如何彌補預算缺口?我沒有頭緒。他們想到要用Indiegogo,其實很聰明地教導人們:對,製作遊戲就是這麼昂貴

  說的更直白是,玩家各式各樣,卻全部都預算有限,試想想以前有VIP席次的線上RPG,有多少人能當金字塔頂端的人?誰可以在《莎木3》的Kickstarter上把一萬美金的位置直接買走?資方其實會害怕,擔心回不了本,拖垮企業的財務報表,同時做遊戲的人才越來越資深(也代表著薪資可能會越來越貴),能夠達到要求的人才又該怎麼培養?我想到某個大學有遊戲科系,在畢業後超過50%的新鮮人沒有進入遊戲業,也有人進入遊戲業後很快就離開......

  總而言之,有時真的不要想太多,狀況沒那麼悲觀。(顯然在安慰自己)

    隱憂:老手仍然想做遊戲

  《莎木3》在今年的E3PS4發表會上,講到該遊戲將用Kickstarter募款來獲得開發的錢,很多死忠的系列支持者當下非常地感動,等待14年後終於出現了新作;但有些youtuber也發現到這件事有點「魚腥味」(fishy):首先,該系列作是來到原先打敗SEGA DreamcastSony發表會上發佈;之後又有新聞說,SCE的製作團隊也會參與製作[7](雖然可能是針對PS4最佳化的團隊);最後,《莎木3》是續作,新玩家肯定不知道前兩作發生了什麼事。我想:真的需要募款嗎?尤其是大廠?
  (我必須再說幾次:我只是ponder,不是業界裡的人)

  雖然遊戲本體很快就募到200萬美元的目標,到今天(2015/06/20)仍然還有很多人願意捐款,累積到340多萬美元,可是有多少人就像是衝著預訂獲得遊戲──無論是實體還是數位下載,就與現今的預購遊戲之風潮相似,不同的是,你可以花多少錢拿到周邊商品,上市日期又比開始宣傳預購的遊戲等的還久......Steam Greenlight

  IGA接受採訪說「(遊戲)發行商給消費者的產品,與消費者想要的產品之間有著很大的斷異[8],或許消費者會對於特定主題的遊戲感興趣,進而產生「投資消費」,也就是使用Kickstarter,這樣的投資計劃都有風險,好一點的還會想盡辦法還錢,不好的狀況當然就是捲款潛逃,或是遊戲做的不盡理想。

  今年有好幾款遊戲都成為Kickstarter募款成功者,老手在遊戲業界仍然想做他們的遊戲,而且他們若成功,他們就會繼續做出相似的遊戲。即使《莎木3》不是我喜歡的遊戲類型,Bloodstained:Ritual of the Night,和Yooka-Laylee就有擊中我的喜好,遊戲上市我肯定會掏錢的......

  我還沒有工作啊!

  另一個隱憂,Kickstarter出來的遊戲就跟預購文化沒兩樣之外,它其實也是在做發行商現在不願意做的工作:付薪水給製作團隊,以及做好宣傳的工作。發行商會變成什麼樣我不知道,但人們變懶惰時,不好的一面就會顯現出來,那是另一種我們現在正體會著的災難(望向有線電視和新聞台)。

    太長、不想讀的簡單結論

  一,遊戲企業想簡單賺錢,但沒有那麼簡單,所以看看其他例子吧。
  二,有些遊戲不需要大型製作團隊。
  三,即使需要很多人,也不一定能保證賺錢。(《莎木2》與其製作費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一般人想進入遊戲業會有困難。就算是花了時間培養也不一定會進入該行。得遊戲企業通常不願意花錢在培養人才。(這又與遊戲製作的理念相反)
  五,MMORPG不是很好寫心得評論的對象,相對遊戲價值也比較低:因為每個遊戲都太相似了。
  六,遊戲評論、心得文章有其存在的價值,但玩遊戲時請別想那麼多。
  七,遊戲的製作費很貴,真的很貴,而且貴到不行。(其實蠻合理的)
  八,資深的製作人仍然在遊戲業中做他們想要的遊戲
  九,Will writing for money(舉牌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8736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莎木 3|E3|給我工作啊啊啊|RPG-7|MMORPG-7|遊戲,該怎麼做?|Kickstarter|Bloodstained: RotN|Yooka-Laylee|Yooka是女生...?

留言共 1 篇留言

虚ろな光
各種甘苦的說XD

06-24 17:15

死亡多時
各種甘苦...06-24 20:43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0喜歡★Immbasa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E3 Bethesda ... 後一篇:蘋果app商店下架含有「...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hanxin95107所有老師們
翻譯菜鳥一枚,放了些蔚藍檔案的翻譯作品在小屋裡,有興趣的歡迎挑看選看( • ω•́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9:0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