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拉丁音樂

作者:小鈺│2013-09-06 12:25:55│巴幣:0│人氣:2342
一、拉丁音樂概述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廣大地區。面積相當於兩個歐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個部分。

古代印第安人曾在這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瑪雅、阿茲提克、印加三大文化,而音樂在當時也得到了較高的發展。瑪雅人的器樂與歌唱、舞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用敲擊樂器較多,如用半個葫蘆製成放在水盆中敲擊的水鼓和用堅硬的長豆莢相互敲擊的樂器,還有能吹出鳥鳴聲的管樂器等。阿茲提克人則經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蘆製成的搖鈴。在印加人的音樂中,以排簫和豎笛著稱,據說當時曾有多達百人的豎笛樂隊為舞蹈伴奏。在印加貴族子弟的教育中,音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是印第安人普遍採用的音階。

經過300多年的殖民統治後,拉丁美洲的音樂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大量歐洲(尤其是地處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樂文化傳播到了整個拉丁美洲。同時,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帶來了非洲的音樂藝術。長時期種族間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種新的混合民族。

拉丁美洲的音樂文化正是歐洲音樂文化、印第安音樂文化和非洲音樂文化經過長期的碰撞、衝突、滲透、吸收後融合而成的一種統一而又多元的音樂文化。它源於這三種文化而又不同於原有的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上。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也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由於混合的類型、層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豐富、多種多樣的音樂風格。如今,拉丁美洲音樂正以其色彩的豐富。節奏的獨特,旋律的美妙,和聲的濃郁,吸引著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它那無比的熱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風貌,使世人為之矚目。正如拉丁美洲革命者,古巴詩人赫塞‧馬蒂所說的:「這是一片用音樂和大自然秀麗景色裝點的和諧和富有藝術的國土。」

今天一般所說的拉丁音樂主要指Pop拉丁,包括舞曲、在西班牙傳唱的流行的東方音樂和Tejano。Tejoano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最初無論是浪漫民歌,還是敘述性的夜曲,通常都是由大型樂隊用各種原聲樂器和銅管樂器演奏。在80—90年代,Tejano採用了美國流行搖滾和軟搖滾中的平穩的表現形式,使拉丁音樂更加豐富。拉丁音樂的另一形式也廣為人知,以銅管樂器作為前奏的富有感染力的舞曲也是更為著名,如Salsa和Zamba。拉丁音樂中還有一種近似於Salsa的Bossa Nova,是舞曲與爵士樂相結合的音樂形式,以其清爽自由的音樂特點而流行於世。拉丁音樂是世界音樂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音樂大賽中都設有拉丁音樂獎項,90年代,拉丁音樂進入了它的另一個發展高峰期。

二、拉丁音樂三元素
  
廣闊的拉丁美洲,風土、人種極其多樣,因此,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樣式。如前所述,在人種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從地球上各個地方遷移過來的人種都在這裡互相混雜,所以可以說,多元混合型文化是這一地區文化的最大特色。在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曾經征服和統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亞半島人為主體的歐洲人的音樂文化;很早開始就作為歐洲人的農奴而被送到新大陸的非洲黑人的音樂文化。

(1)拉丁美洲音樂中的印第安因素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樂文化成為當時美洲音樂文化的主流。1492年以後,教會音樂由耶穌會教士傳給美洲土著居民,殖民當局鎮壓土著音樂,當地的節奏、旋律與歐洲的節奏、旋律逐漸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樂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樂中尋探出許多印第安因素。

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根據部落狀況的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是大致可歸納如下:

印第安人的音樂很多是與宗教、勞動、舞蹈相結合,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他們所擁有的旋律單純而帶有獨特的表情。這種特點尤其在安第斯地帶以民歌為基礎的南美民間音樂(採用印第安的樂器和吉他來演奏)名曲《神鷹飛翔》中表現出來,沒有半音的五聲音階,以C、D、E、G、A的五音構成的旋律,形成獨特的風格、趣味。

節奏方面,根據記載,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墨西哥已有應宗教性舞蹈而生非常複雜的、由打擊樂器敲打的節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傳統音樂中,沒有歐洲意義上的和聲。

樂器方面,沒有弦樂器是印第安人樂器的一大特色。雖然在當今的印第安人音樂中經常採用吉他、小提琴、豎琴等弦樂器,但是這些都是16世紀之後才由歐洲人帶來的,或者是接受歐洲的影響而在新大陸製造出來的。印第安人的傳統樂器是笛、奧卡裏(塤)等管樂器,或者是鼓、沙鈴等打擊樂器。管樂器中,最流行的是豎笛,用竹、蘆或粘土焙制,還有排簫、鼻笛等。印第安排簫,在秘魯叫安塔拉簫,在哥倫比亞叫卡帕多簫,在厄瓜多爾叫龍達多簫,在玻利維亞叫西克斯簫。有人將各種排簫統稱為桑波尼亞(zampona)。印第安人的打擊樂器極其豐富多彩,它們通常用燒空的樹幹製作成鼓,如墨西哥的特波納斯特爾、巴西的特羅卡諾;果殼可用作刮響器,也可作沙鈴,沙鈴的統稱就是我們像在常聽到的馬拉卡斯(maracas)。此外還有地鼓、叢林鼓等。印第安人通把他們的笛和鼓賦以與人相同的性別,有的屬陰,有的屬陽。例如,馬拉卡斯是陰,吉伊洛是陽。巴拿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兩種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是陽笛,四孔是陰笛。

在中、南美洲被歐洲人殖民的前幾個世紀,教會把印第安人的鼓和笛視作異教樂器而禁止使用但是功效不大。土著音樂依然保存了下來,最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進入教堂。在中、南美洲城鄉舉行的節日或街頭慶典中,常看到基督教系和原始宗教神奇的合為一體,歐洲音樂和印第安土著音樂兩種成分並存。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是印歐混合而形成一種新的形式、體裁和風格特點。

(2)拉丁美洲音樂中的歐洲(伊比利亞)因素

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音樂文化,一方面具有和西歐音樂文化相通的一般性共同基礎,另一方面,在這個半島上,自古以來就遺留下一部分重複積演的東方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而獨具特色。無論是音階、旋律或是節奏、和聲、歌唱發聲法,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歐洲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因素,特別是節奏和舞蹈流行地區的基礎相結合而呈現出獨特的發展趨向。曲子中有很多三拍子音樂,但不像圓舞曲那樣單純加重音於每一拍上,而是把每一拍分割成細小的音符,創造出獨特的律動感。如「波麗露」舞曲型的節奏等。另外,像讓3/4拍子和6/8拍子在每隔一小節交替那樣的複雜而有生氣的節奏,也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喜歡的。這樣的伊比利亞的節奏感在拉丁美洲流傳下來,進而和印第安節奏,特別是和非洲黑人的節奏相連結在一起,產生出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微妙的節奏變化。

不僅在節奏,旋律、和聲方面,伊比利亞音樂都給予拉丁美洲整個地區很大的影響。

樂器方面以被稱為「西班牙國民樂器」的吉他在拉丁美洲所有國家受到歡迎。並且運用幾種不同的吉他。古巴的特雷斯(Tres,是「三」的意思),是只有三根弦的吉他;誇特羅(Cuatro,是「四」的意思),是四弦吉他;蒂普樂(Tiple的詞意是「高音」),音域很高,沒有低音弦;恰蘭戈,是指一種簡單的家庭自製吉他;比奧勞(Vihuela),是巴西的狂歡歡節吉他。當地音樂的和聲風格往往受吉他定弦的影響,甚至有人說,他所使用的是在吉他上能夠找到的和絃。此外,常見樂器如豎琴、小提琴、長笛、豎笛、小號、手風琴、鼓類樂器等也紛紛從西班牙或者歐洲其他國家傳來,如今在拉丁美洲各國都成了不可或缺的樂器。這些歐洲樂器在拉丁美洲常按照當地居民的需求而進行改造,如:在安第斯地區的小型吉他恰蘭科,是用犰狳類的硬甲殼作共鳴體的,在歐洲人看來,這等於是發明出一種有趣的新樂器。

拉丁美洲的歌唱方面,因為歌詞是西班牙語或者葡萄牙語,所以能夠感受到和英語唱法截然不同的風格。但歐洲音樂對拉丁美洲音樂的影響絕不單單只來自於伊比利半島的民歌、民俗音樂、都市性通俗歌曲,歌劇和小歌劇等舞臺音樂,還有很多像小步舞曲、圓舞曲等音樂形式傳入後,也融合了當地色彩成為音樂特色的一部分。如:維也納圓舞曲變成了「熱帶圓舞曲」;慢步波卡式的輪舞肖蒂希(schottische),演變成略帶切分節奏的拉丁美洲曲調,名字改成chotis;2/4拍的波卡在巴拉圭變成了3/4與2/4拍子的結合;西班牙波利露是3/4拍子,在古巴則變為2/4拍子;巴西的進行曲不是德國式的軍隊進行曲,而是類似於一種狂歡節舞曲。

(3)拉丁美洲音樂中的非洲黑人因素

黑人奴隸最早到達美洲的時間是1518年,在隨後的350多年中,約有近千萬黑奴隸被運到美洲,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區和巴西,少部分在北美。黑奴大部分來自非洲西部和西南部的安哥拉。在奴隸制度的壓迫下,他們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而舞蹈、音樂、神話、宗教儀式等民族文化中最寶貴的東西,經過代代相傳留下了核心部分,由非洲黑人帶來的傳統音樂文化,和在北美的勃魯斯、黑人靈歌、爵士樂、靈魂音樂(一種美國黑人音樂)中通常看到的那樣,在拉丁美洲也表現了強烈的主體性。在奴隸得到解放,國家取得獨立後,這些傳統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甚至最終給居於統治地位的白人的音樂文化,打上了特殊的印記。

在非洲黑人的音樂中,有和宗教相結合的,以及單純世俗性的兩個方面。無論哪一方面,曲子的旋律、節奏和唱法都表現出濃烈的特色。旋律方面,和印第安音樂一樣有偏五聲音階的傾向,音色方面,黑人具有極獨特的音質,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唱法方面,獨唱和合唱、齊唱通常是相互替,一般為答應的對唱方式。
  
非洲黑人音樂的最大特色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良好而豐富的節奏感。在拉丁美洲的古巴、海地、巴西等黑人人口很多的國家,有大小不同的鼓、沙鈴、擦弦體鳴樂器等多種打擊樂器,產生出複雜而豐富多彩的節奏變化。這些非洲支系的美洲黑人的音樂節奏,大致上以2拍子為基礎,但絕不像進行曲那樣單純地分割成2拍子。它們通常是以兩種、三種,甚至還有三種以上的節奏型同時交疊進行的混合節奏,不斷的加入切分音(錯開強拍位置)產生充滿活力的律動。其中以倫巴(lumba)、曼波(mambo)、森巴(zamba)為代表,今天作為「拉丁節奏」而廣受世界歡迎的音樂,幾乎都是以非洲節奏為基礎。直得一提的是,在拉丁美洲,非洲節奏是受到西班牙音樂節奏的影響,而發展出成為自己獨特的東西。
  
整體而言,拉丁美洲音樂主要就是由以上三種因素結合而構成的,這些因素的相互混合創造出拉丁美洲的特色是「混血音樂」而非許多文化雜亂無章的並列。正因拉丁美洲的音樂是混血的,所以音樂上也表現了社會中自然產生的生活情感。所謂的歐洲風格、非洲黑人風格,都已經染上新大陸的色彩,獲得了新的生命,故與其說是原來的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按照古代樣式被傳承下來,倒不如說他們一方面吸收了種種影響,另一方面是作為表達情感而加進了許多微妙的變化。

這三種因素的混合,如果從旋律節奏方面來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樂》中的一段話來作說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聲音階模式,歐洲殖民者的影響表現在擴展音階、增加和絃上,黑人則增加了變化音的修飾。在節拍和節奏上,印第安人堅持短句長休止,用單調的擊鼓聲作伴奏。殖民者的節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是3/4與6/8的雙重節拍,結果在小節中央產生特徵性的交錯節奏,黑人影響是在幾乎不變的2/4拍內加入切分音。」關於這三種因素的混合過程,尼斯洛尼姆斯基引用達古的研究成果,把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a. 純粹印第安曲調,五聲音階
b. 印第安音階的所謂「混血化」,結果產生類同歐洲大小調的印歐混血種音階
c. 「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裝飾音和變化裝飾音使音階進一步繁複。

三、拉丁音樂的節奏

拉丁音樂最為人所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是具有豐富律動感的節奏音樂。拉丁音樂的節奏所具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強弱規律,還是作為一種音樂的靈魂,這種角色使其上升到主導地位。因此,在瞭解拉丁音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瞭解的它的節奏。以下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節奏及風格。

(1)探戈(Tango)
(2)曼波(Mambo)
(3)恰恰 (Cha Cha)
(4)薩爾薩(Salsa)
(5)倫巴(Rumba;Ruhmba)
(6)桑巴(Samba)
(7)波薩諾瓦(Bossa Nova)

Tango 探戈

探戈是僅次於華爾滋(waltz)為世上最流行及受歡迎的舞蹈。探戈原屬混合式,它結合了安達魯西亞(Andalusian)探戈舞、哈巴奈拉舞(habanera)和密隆嘉舞(milonga)的成分,而當代的探戈則是二十世紀初流行版本的延續。一般而言,探戈包含了個相同長度的樂節(14-20小節),第二部分通常為主要調的屬音或關係小調,基本上是2/4拍子的切分音形式,內容都代表著都市的典型,包含著戲劇性的哀怨的情調。

Mambo 曼波

從剛果(Congo)宗教音樂衍生出來的Afro-Cuban 品種。在四至五十年代期間的曼波大樂隊陣容中,逐漸加插了不少銅管樂的重複短句(riffs)而成形的。但很多樂手認為曼波是由Guaracha樂曲尾段的節奏組合中演變而成。

Cha-cha 恰恰

前身為南美洲古巴黑人舞—曼波舞(Mambo),舞姿較柔和,腰部扭動較大。後來當地土著將曼波音樂演奏得更快,加入打擊樂器的節拍,成為今日的恰恰舞。現被分類為拉丁舞系的社交舞,一九五四年才被鑑定為國際標準舞。

Salsa 薩爾薩

源於古巴頌樂,近代新興名詞形容節奏輕快及具創新方向的拉丁音樂。Salsa字面解作醬汁醬料(sauce),原本是用來描述搖擺(swinging)及放克(funky)等行為。Salsa誕生於古巴及爵士音樂的融合中,於六、七十年代在南北美洲,尤以紐約等大城市成形及發展迅速。

Rumba 倫巴

在北美洲稱為倫巴的樂曲,實為古巴在二十年代流行的桑(Son)樂曲。傳統的古巴倫巴樂曲均以各地迴異的敲擊節奏來混變,如guaguanco及columbia等。簡單的說,任何Salsa樂曲中加進大段敲擊演奏,或是加上以敲擊樂器的即興演奏組合即可稱為Rumba 或Rumbon樂曲。稱為愛情之舞的倫巴在四、五百年前即產生,由許多黑人奴隸在古巴被壓迫,生活困苦而產生悲傷的民歌。慢慢的這種悲傷的歌曲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而變成催眠式、懶洋洋的音樂,在加上拉丁美洲特有的打擊樂器,而使倫巴舞曲便得更富有羅曼蒂克的氣氛。在古巴的非洲人即隨著這種音樂起舞以發洩情緒而形成倫巴。今日的倫巴已喪失了悲傷的氣氛但催眠式的演奏氣氛仍然很濃厚,使倫巴更受歡迎。

Samba 森巴

起源於巴西的里約熱內廬,在巴西各地流行,1929年傳入美國,而後又傳至各地。是非洲人和南美人的綜合產物,最早用吉他演奏,節拍較緩慢,帶有小夜曲式的情調,肩負熱情活潑的氣氛。後來英國舞蹈家專程赴里約熱內廬去觀察當地居民的跳舞表情,回國後將森巴做一個整理,定步法名稱,統一跳法而成今日的森巴。它屬於移動性舞蹈(Moving Dance),像探戈、華爾滋一樣,須繞著舞池轉。它的種類及舞蹈節奏變化繁複,最普及的稱為城市森巴(Urban samba)。有說城市森巴是由里約熱的嘉年華敲擊樂團,在演奏Maxixe 樂曲時所雜交而成的。其鮮明的4/2節奏和爵士樂融合之後,便成了巴塞諾瓦(Bossa Nova)。

Bossa Nova 巴塞諾瓦

巴塞諾瓦是曼波Mambo與冷爵士融合的結果,同時也吸取了一些Samba音樂的特點。它的音響效果不喧鬧,給人的直覺好像是歌手與聽眾聊天時的竊竊私語。巴塞諾瓦的旋律性不強,而且帶有很多的變化音,但是它典型的節奏型卻在流行音樂中被廣泛的得到運用。因此說拉丁爵士的吸引力主要來自於豐富的節奏律動。熱情奔放的拉丁人民用他們的聰穎和智慧為爵士樂增添了一道帶有熱帶風情的異域之景。

(取自 世界音樂概論 期末報告)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15995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stevi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婚姻市場... 後一篇:2004 TAIWAN ...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hanxin95107所有老師們
翻譯菜鳥一枚,放了些蔚藍檔案的翻譯作品在小屋裡,有興趣的歡迎挑看選看( • ω•́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