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龍與虎的爭鬥】五次川中島合戰

作者:なつかわ殿│2011-06-25 11:47:26│巴幣:6│人氣:1015
甲斐的武田信玄和越後的上杉謙信,都是日本戰國時期第一流的戰略家、軍事家。上天偏偏安排二人的領地相鄰,無庸置疑,任何一方要擴展版圖,都必須將對方拿下。

武田信玄十分仰慕我國兵法大師孫武,其軍隊高舉的旗幟,除了本家的家紋外,還書有「風林火山」四字,即《孫子兵法》中的「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而上杉謙信,則信奉佛教的毘沙門天,認為自己是戰神的化身,白色的軍旗上繡着一個黑漆的「毘」字。


題外話:

川中島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與越後國國主上杉謙信之間發生在川中島數次大小戰役的總稱。
其中主要的戰鬥包括:天文22年(1553年)、天文24年(1555年)、弘治3年(1557年)、永祿4年(1561年)、永祿7年(1564年)等十二年間五次的會戰。
一般提到「川中島之戰」、多半是指永祿4年9月9日(陰曆)(1561年10月17日)至9月10日(陰曆)(10月18日)爆發的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是五次戰鬥中最激烈的一場,且被認為是日本戰國時代雙方傷亡率最高的戰役。
開戰的原因,是上杉軍意圖協助北信濃豪族村上義清等人奪回領地、並同時阻止武田軍的勢力向越後國延伸。 而戰後的結果,上杉軍未能奪下北信濃,北信濃仍持續為武田信玄所占領。





15538(天文22)第一次川中島合戰 (又稱為布施之戰)

受武田軍擊敗而敗逃的村上義清,進入善光寺東北方五里的高梨政賴居城,井上、須田、島津、粟田等信州豪族趕往會合。此地比川中島更加接近越後,因此謙信令上田的房景出兵鎮守,稍後更答應了信州各將聯名簽署的求援,領軍前往救援,但武田軍在謙信到達以前便攻破高梨城,而後謙信忽然出現包圍了武田軍奪取不久的葛尾城,並相繼攻打千取川北岸,姨舍山等地,匆忙之間武田軍不敢直接迎戰,撤兵回到松本,避免與上杉軍決戰,武田信玄本人退守鹽田城,雙方都派出小股部隊互相騷擾。之後雙方於川中島對峙約一個月,但是只出現零星的衝突,並未發展成決定性戰局,而九月下旬越後即將進入冰封期,謙信不得不撤兵,北信濃暫時回到武田軍手中,於是跟著鳴金收兵,第一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15553(天文24年) 第二次川中島合戰 (又稱犀川之戰、大塚對陣)

謙信的探子得知信玄出兵攻打信州木曾谷的木曾氏,於是再次出兵川中島,武田軍約一萬三千人,而謙信在與原北信濃豪族村上、小笠原、高梨政賴等會合以後,約組成一萬人的軍隊,雙方在信濃境內的犀川兩岸對峙,甲斐軍與越後軍隔江佈陣。上杉謙信在善光寺扎紮營,善光寺代表武田家,信玄略佔上風,武田信玄則隔著三公里遠,在大塚駐軍。這裡地勢較低,武田軍的補給線又長,戰略上是上杉謙信佔上風,雙方扯平。但雖然雙方出動大軍,卻極力克制,不過此次因為涉及領地糾紛,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後武田因愛妾諏訪夫人(湖衣姬)病危,請出了今川義元出面,將犀川(善光寺)以北割讓給謙信,結束了近兩百天的對峙。

15572(弘治3)第三次川中島合戰 (又稱上野原之戰)

武田信玄杉煽動越後大熊朝秀、與城資家叛亂,並趁機出兵攻佔葛山城,此時越後大雪紛飛,謙信想出兵救援也動不了,4月中雪融之後,越後軍出兵越過國境南下,抵達岩鼻,而後奪善光寺佈陣,而武田則回到松本平,雙方在上野原交戰,根據流傳下來的記載,這一次謙信似乎有意開戰,但武田仍採取避戰態度,而到了八月情勢快要無法控制之時,信玄透過正室三條夫人向本院寺十一代座主顯如,在越中發動一向一揆,逼迫謙信退兵前往越中,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156129(永錄4)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又稱八幡原戰役)
在知道上杉軍於川中島出現後、武田信玄於8月16日由甲斐出兵。上杉軍這次則與第一次至第三次的作戰方式迥異,先是涉過川中島北邊的犀川及南側的千曲川後,登上了位在川中島南邊的妻女山布陣、與川中島東方的海津城相對峙。

武田軍則在8月24日於川中島西方的茶臼山布陣以牽制上杉軍。形成雙方各自阻住對方退路的局面,一直至8月29日時,武田軍穿過川中島的中心地帶八幡原進入海津城內,才結束對峙的場面。此時、妻女山上的上杉軍兵力約有一萬三千、在海津城中的武田軍約有兩萬,以武田軍的兵力居於優勢。隨後,武田軍在9月9日深夜採取了行動。

根據『甲陽軍鑑』的記載、當時武田信玄採用了軍師山本勘助的「啄木鳥戰法」。依照此戰法、武田信玄率領本隊約八千人於八幡原布陣,而另一方面則由高阪昌信、馬場信春等人率領支隊一萬二千人夜擊妻女山、將上杉軍驅趕到八幡原後予以挾擊。但是、上杉謙信察覺了武田軍的意圖、他在10日拂曉(據傳是早上六時左右)趁著濃霧、全軍開拔至八幡原,對上了武田本陣。

武田軍八千人軍以鶴翼之陣應戰,上杉軍擺出了特有的車懸之陣、經一番激戰後,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與軍師山本勘助、大將諸角虎定(諸角昌清)、初鹿野忠次、油川彥三郎、安間弘家、三枝守直等上級將領一一陣亡,陷入了逼近崩潰的情勢,不過夜襲失敗的武田支隊已從妻女山下山,先是擊退了上杉軍的殿後部隊甘粕隊後、於早上巳、午時左右(早上前10時∼12時)抵達八幡原。

形成兩軍夾擊上杉軍的形勢。上杉軍開始退往犀川渡河,最後退到川中島北方的善光寺,雙方的戰鬥才算告一段落。最後上杉軍與善光寺中布署的三千部隊會合後回師至越後。

這場戰役的戰死者,有一說是上杉軍三千多人、武田軍四千多人,加上受傷者累計傷亡率上杉方72%、武田方88%。當時雙方都各自宣布自己獲勝。此外根據傳說,在這場戰鬥中上杉謙信曾一度單槍匹馬殺入武田陣中砍殺武田信玄,這個畫面經常在歷史小說或戲劇中出現。根據甲陽軍鑑的說法,這場戰役「前半是上杉獲勝、後半是武田獲勝」。

在戰術上上杉軍成功地破解了武田軍的奇襲,而且殺死了武田方很多重要的名將;但是戰略上是武田的勝利因為他仍繼續占領有大部份北信濃。犀川以南的信濃為武田、犀川和善光寺以北仍為上杉的勢力範圍。

15648(永錄7)第五次川中島合戰 (又稱鹽崎之對陣)

武田信玄出兵攻打上野國西邊,雙方又再川中島對上,但是這次雙方再也不輕言開戰,只對峙了60天就撤兵了。


相關影片:




補充少少

日本人將兩人的戰術叫做"越後流""甲州流

上杉政虎官至從四位下近衛少將,擔任關東管領,其後又得將軍足利義輝下賜一字,更名輝虎,出家入道後法名謙信,習慣上稱為上杉謙信。武田晴信則最高做到從四位下大膳大夫,出家入道後法名信玄,號德榮軒,習慣上稱為武田信玄。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在信濃川中島地區的對戰,就是日本戰史上有名的川中島合戰,長達十一年,先後發生五次大規模戰役,但始終維持不勝不敗的局面。仔細剖析兩個人的個人性格和雙方實力的對比、戰略的運用,應該就可以體會到這種均勢產生的根源了。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兩個人在個人性格和生活作風方面迥然相異。信玄好色,而且據說還喜歡男風;謙信似乎是天生對男女情愛甚為反感,終生未娶,繼承人從養子之中挑選。信玄無堅定的信仰,雖然他信奉佛教淨土真宗,但總給人感覺是為了防止連襟本願寺顯如(一向宗本願寺派總本山石山本願寺的住持)來給他搗亂;謙信則篤信佛教真言宗,被看作是戰神毗沙門天的化身,因此一向一揆總是在越後如火如荼地展開著。

信玄畢生為了家族的存續而戰,在甲斐的經濟沒有達到滿意的程度、在釜無川治水工程沒有完成前,即使沒有謙信掣肘,他也未必會有攻上京都,奪取天下之心。謙信則號稱是為了正義而戰:平定越後,是恢復北陸的秩序;川中島合戰,是應村上等豪族所請;關東攻略,是管領上杉憲政的哀求;發兵越中,是為祖父報仇;其後吞並能登、進入越前,則是響應將軍足利義昭討伐織田信長的詔令。

由於性格使然,兩人的軍略也截然不同。信玄是靜,他把孫子四如真言(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搬上軍旗,自率山隊,穩坐陣後指揮。他認為:對於勝利,取五分為上,七分為中,十分為下。五分可以激勵鬥志,七分則生惰性,十分則驕傲忘形。謙信則為動,以字為軍旗,亂為突擊信號,凡戰陣必衝鋒在前,很少後退。他曾引用《吳子》的話說:舍生去戰則生,怕死去戰則死。

因此兩軍相遇,信玄總是躲避,要尋找最好的戰機予敵以重創,而謙信則勇往直前,甚至露出滿身破綻,引誘對方主力前來決戰。川中島的五次會戰,往往都會產生這樣一種局面,一方攻,一方守,攻的不得其門而入,守的找不到機會反攻,曠日持久,終於各有損傷,罷戰歸去。

上杉謙信的兵法,後世稱之為越後流,分為澤崎景實的要門和宇佐美良賢的神德兩個支派。而武田信玄的兵法,後來被兵家之鳳小幡景憲所整理和繼承,史稱甲州流

傳統認為,信玄是個陰謀家,而謙信則是義士,然而仔細考究兩人的人生歷程,卻很難將這種評價冠諸於上。首先,亂世用謀本是常理,信玄不但擅長戰略戰術兩道,也非常重視內政發展,其實可稱為名君。而謙信隱藏在的旗號後面的,也很可能是另外一副面孔:奪取越後守護代之位,或許是為了爭奪權勢;阻攔武田氏吞並信濃,或許是為了保障越後不受侵略;關東攻略,或許是垂涎關東管領的名號;吞並能登、進入越前,或許是為了奪取天下。

總之,站在戰國大名的角度來看,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都沒有明確的上洛目標,他們一直扎根本鄉本土,逐漸擴展勢力,他們之間的碰撞只是雙雄勢力接壤後的必然結果。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上洛的時機也都不算好,在勢力發展到頂峰的時候雙雙逝去,或許正是他們最好的結局。這兩個人,從根本上來看,也許倒是同一種類也說不定。

拉回來再說兩人所處的情勢,如果對比雙方的實力和環境,謙信的處境比之信玄,可就太過於艱難了。首先,信玄繼位時已與南方的駿河今川氏結為同盟,其後又聯合相模後北條氏,並最終於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促成甲駿相三國同盟,徹底保障了自己的側翼。不僅如此,他還十余年辛苦布置,給上杉謙信張開了一張龐大的包圍網:謙信南有武田氏,東南是因為關東攻略而勢同水火的後北條氏,西面是也與武田信玄有盟約的越中諸豪強,北方還有佐渡的本間氏和水匪,只有東面若即若離的蘆名、大寶寺等諸侯,有時還能夠幫上一點忙。

然而,上杉謙信通過畢生的努力,衝破了這張巨網:向南,阻扼武田氏於川中島地區;向東南,數次擊敗關東霸者後北條氏;向北,圍剿水匪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向西,攻破椎名康種、神保良春、鈴木國重等,統一了越中國。直到武田信玄、北條氏康先後去世,東國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毗沙門天神使者之劍了
……


史家對川中島之評論 :

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戰爭,是戰國時期戰略戰術運用的極至,也是舊時代戰爭的最後終結。信玄最早將南蠻傳來的鐵砲大規模運用到實戰中去,並發明了攻城戰中的鐵砲密集射擊戰術;謙信也非常注重火器的使用,在春日山城建立了自己的鐵砲作坊。要說雙雄不接受新生事物,完全是胡說八道,但他們的戰術思想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卻是不爭的事實。

且說永祿四年(1561年),就在上杉謙信關東攻略的同時,武田氏在川中島地區修築了一座可容納上萬兵馬的大城——海津城,以春日虎綱為守將。如果海津城能夠在川中島站穩,對上杉氏將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謙信從關東歸來後沒歇幾個月就又火速進軍,希圖一舉將海津城攻克。

然而當率兵來到川中島的時候,上杉謙信卻發現尚無大軍進駐海津,於是不去圍城,重施故伎,東上死地妻女山扎寨,引誘武田軍前來圍山,好進行主力決戰。

第二日,即八月二十日,武田信玄統帶兩萬大軍進駐了海津城。諸將紛紛請令,包圍妻女山,困死越後軍。但是,信玄一眼就看透了謙信之所想,謙信又不是馬謖,故意陷入死地,能沒有後著嗎?他帶兵繞過妻女山,翻上了更東邊的茶臼山,與海津呈夾擊妻女山之勢,給越後軍以巨大的壓力,逼迫謙信下山。

然而,這回輪到謙信以靜制動了,整天飲酒練兵,“我自巋然不動”,就是不下山。信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裝作失去了耐心,原路返回海津城,卻於途中設下埋伏,引誘上杉軍前來阻擊。謙信雖然渴望主力決戰,但是沒有勝算的決戰是沒興趣的,信玄的“移營之計”依舊沒能騙過他,就像劉備騙不過陸遜一樣。

恰在此時,軍師山本勘介獻上了“啄木鳥戰法”——這位山本勘介(或寫作勘助)晴幸入道道鬼,據說本是駿河人,五短身材,獨眼、瘸腿,相貌醜陋,因此不被家主今川義元重用,遂流浪四方,來到了甲斐,經板垣信方的推薦出仕信玄。不過山本勘介此人只出現在《甲陽軍鑒》一書中,雖然後來發現了姓名接近的其它一些記載,但其身份地位似乎並沒有那樣重要。

且說所謂“啄木鳥戰法”,不管是山本勘助提出的,是馬場信房提出的,還是信玄本人設定的,它都立刻被圈定下來。此戰法即將兩萬大軍分為二路,一路一萬三千,以馬場、春日、飯富、真田四將統帶,從背後趁大霧夜襲妻女山,認為謙信見不到信玄本陣,必然避戰下山,而信玄便可將本陣八千人埋伏在必經之路的八幡原上,前後夾擊上杉軍。

當日黃昏,上杉謙信在妻女山上遙望海津城,只見炊煙裊裊,卻全無往日歡樂景像,立刻判斷出武田軍夜間將有所行動。他先發制人,搶先率全部兵力一萬六千人潛下妻女山,夜渡千曲川,於黎明時分來到了八幡原。

時逢大霧,上杉軍以兩倍兵力洶湧殺來,武田信玄倉促應戰,急忙排布魚鱗之陣,堅固防守,等待奇襲別動隊前來。而上杉謙信則布置車懸之陣(車輪戰術),向信玄本陣展開不停息的輪番進攻。這一仗慘烈異常,武田方因為少主太郎義信中了謙信誘敵之計,不守反攻,破壞了陣勢的完整性,幾乎一敗不可收拾。這是武田氏最大的兩次危機之一(第二次為長篠之戰),名將死傷無數,如軍師山本勘助、副將一門眾武田典廄信繁、老臣諸角豐後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全都戰死沙場。

激戰至午前,武田軍接近全面崩潰的邊緣,馬場信房等人終於趕到了戰場,上杉軍腹背受敵,只好停止進攻,向善光寺坪方向撤退。傳說上杉謙信就是在此時演出了著名的單騎闖陣的活劇。

謙信分派好撤兵事宜,單人匹馬闖入武田本陣,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當時,信玄正端坐陣後,手持軍配(軍扇)指揮戰事,眼見謙信催馬揮刀而來,急忙用軍配格擋。第一刀,被軍配格住;第二刀,正中肩頭,幸好不是重傷;第三刀,武田氏護衛蜂擁趕來,扶走了信玄,擋住謙信。三刀砍罷,謙信仰天大笑,駁馬離開了戰場。

不過細考整個戰役的過程,頗有很多不可思議之處,比如說,武田軍為何將三分之二的兵力作為奇襲別動隊,而置本陣於懸危?還有一種說法,即根本就沒有“啄木鳥戰術”一說,是武田信玄親率八千兵馬進攻駐扎在善光寺坪附近保障退路的三千上杉軍,上杉謙信看破了武田軍的動向,遂率主力夜下妻女山,在八幡原趕上信玄並與之交戰。等到武田主力聞訊前來增援,上杉謙信恐怕難敵數量龐大的生力敵軍,這才轉身退走。

對於這場大戰的勝負,後世學者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武田軍損失大於上杉軍,上杉勝;有的認為,上杉軍最早被迫撤退,脫離戰場,武田勝;還有的和稀泥,說午前上杉勝,午後武田勝——是為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也是最慘烈的一場大戰。

此後的永祿七年(1564年),又發生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川中島合戰,依舊是不勝不負的局面。三年後(1567年),武田信玄統率甲相聯軍進攻上野,包圍箕輪城。箕輪守將是舊管領上杉憲政的重臣長野業正之子業盛,業盛勇猛可比乃父差得太遠,最終箕輪失陷,長野一族滅亡,上杉謙信失去了半個上野國。

對應信玄的策略,三年後(1570),上杉謙信擊滅椎名康胤,又三年(1573年)完全吞並了越中。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34424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川中島合戰|風林火山|毘沙門天

留言共 3 篇留言

黑色魔羊
信長:那孤就是第六天魔王! 大名采配!天下布武!

06-25 12:39

皓月舞花
謙信對北信濃的出兵是否為義而戰的確值得商榷,因為在謙信寄給武將的書信之中,曾這麼提及:「北信濃一旦被武田佔領,我春日山城之安危堪憂。」觀察日本古制地圖,可發現越後國為一個東西狹長,南北窄短的地形,所以一旦武田從北信濃向上侵攻,等同於直接切斷了東西兩邊的聯繫,甚至當初謙信的父親長尾為景就也是被這麼逼得流亡到渡海前往佐渡島,依武田的計略,肯定不會再有這麼一次機會也讓謙信溜到佐渡,所以是否是為義而戰,嘛...可想而知。

06-25 17:08

なつかわ殿
所以北信濃本身就戰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呀~~06-26 10:13
OLD 腐
極度複雜 [e42]

06-27 00:47

なつかわ殿
是嗎?我覺得還好耶[e39]06-27 00:4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a121221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日本戰國官位•官職表... 後一篇:【RPG公會】惡魔契約者...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午安阿~~
準備以後的規劃,不然寫作進步太慢了...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6:19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